早期白癜风症状图片 http://m.39.net/news/a_5813045.html隔代教养有助于改善长辈和幼儿之间的联系,高效推动家庭教育的进行。然而,现阶段隔代教养中具有众多问题,比如长辈的教育理念比较陈旧、教育方式不合理或者对幼儿过度宠爱等方面对幼儿的行为产生负面影响。根据以上问题,通过对幼儿家庭关于隔代教养状况的研究,分析幼儿在隔代教养中会出现的问题,最终依照成因提供出合理的策略。本篇文章通过对隔代教养对幼儿行为的养成和教育方针进行分析,给广大教师提供了关于教育幼儿的高效教育方法,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困难,并且给家长教育幼儿与隔代采用如何的方法进行幼儿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有助于达到和谐的家园合作,一起推动幼儿健康的成长。
一、隔代教养和幼儿行为问题的含义与阐述
(一)隔代教养
隔代教养也可以被定义为祖辈教养,这是对于亲子教育来讲的,主要是指在家庭中由祖辈在家庭中负责对幼儿展开教养活动。隔代教养有两种形式组成,分别是完全隔代教养与不完全隔代教养[1]。完全隔代主要是指幼儿和父母长时间不居住在一起,完全由祖辈独自教育;不完全隔代是指父母和祖辈一起教育幼儿,但是以祖辈为主导。
(二)幼儿行为问题
幼儿行为问题被叫作问题行为,是指幼儿时期会产生的、在某些方面和维持的时间上均超出了相符年纪准许的正常范畴的奇异行为。幼儿的行为问题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现象,一般呈现出孤僻自卑、焦躁反抗以及身体部分不适等方面。幼儿行为问题主要展现形式多元化,对于其不同年纪的幼儿,专家从不同层面对幼儿的行为问题展开了区分。国外专家学者把幼儿行为问题分为外化与内化问题,外化也就是主要包含和外界氛围的矛盾,主要涉及与外部环境的冲突,内化也就是自己本身的问题,以及不容易区分的混合性问题。
二、隔代教养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祖辈忽视幼儿行为举止的训练
在所研究的幼儿及其家庭中,由隔代教养的幼儿大多数会有被过度宠爱的现象。祖辈完全听从幼儿对他们讲的话。这样的现象在一部分家庭中显现得淋漓尽致。祖辈对幼儿的过度宠爱使得一旦幼儿提出了要求,不论条件有多难,家中祖辈均会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去满足幼儿的需要,但是却忽略了对其行为习惯的正确培养。
(二)注重幼儿的生活却忽视其行为的养成
在对幼儿和家长的一系列访谈中可以得到一个结论,隔代教养中的祖辈比较注重幼儿衣食住行的问题以及其身体的健康,反而忽视了幼儿在行为举止上的良好培养,比如感知行为的培养、表达行为的培养和实践操作行为的培养。
(三)少数幼儿经常出现违反纪律的行为
相关数据表明,隔代教养的幼儿,幼儿阶段经常会
出现违反纪律等行为。特别是在同学之间的关系中,其他幼儿不愿意和其分享玩具或者书本时,幼儿经常会有骂人、推拉等一系列的不良行为[2]。相对在父母教育下的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数量而言,隔代教养中的幼儿产生不良行为的数量较多且十分显著。
(四)幼儿在父辈和祖辈面前的行为不一致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幼儿对许多知识的接受程度较快,受到众多环境和网络的影响,部分幼儿在祖父辈面前的行为展现不一致。幼儿在父母面前会严格遵守其父母制定的规矩,比如饭前洗手、独立穿衣、不爆粗口、不和小朋友争夺东西以及不乱吃陌生人的东西等等,然而在祖辈面前会出现和父辈面前完全相反的行为举止,比如依赖祖辈帮助穿衣,争夺小朋友的东西,不收拾自己的玩具等许多违反规矩的行为。
三、隔代教养下产生幼儿行为问题的成因
(一)隔代长辈教育理念落后
隔代长辈的教育理念一般是幼儿的学习成绩优异即可,其他的问题自然而然就会被解决,只要幼儿达到理想的成绩,祖辈便会满足幼儿的要求。这样会让幼儿认为学习成绩优秀做什么事都是正确的观念,继而养成许多不好的行为举止。并且在父辈教育幼儿时祖辈就会偏袒幼儿,认为其年龄还小什么事都不懂等一系列狡辩的说法[3]。但是这种理念已经被现代教育所摒弃,甚至和现代教育的宗旨有许多的矛盾。落后的教育理念使得祖辈对幼儿出现的行为问题极其不重视,他们对幼儿仅是抚养,继而会让幼儿行为问题逐渐变得严重。
(二)隔代长辈没有充沛的精力
祖辈的年纪使得其只能简单地照顾幼儿的基本生活,并且幼儿逐渐长大,祖辈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已经赶不上幼儿,且没有足够的精力去掌握新知识。在隔代教养中,祖辈具有的理论和仅有的精力已经不能帮助幼儿在行为举止和理论上展开回答以及专业的引导,特别是如今的新科目,比如英语、科学等其他新开的课程,导致祖辈没有办法辅导幼儿学习这些科目。
因此,偶尔祖辈会发现幼儿的行为习惯不合适时,也不会帮助幼儿科学合理地改正这些不良行为,针对幼儿不良的行为举止,祖辈仅能凭借说教的方式让幼儿进行改变,然而这种方法经常会让幼儿产生逆反的心理,所以对幼儿行为的改正效果极其不明显。
(三)祖父辈的家庭教育理念不一致
由于祖辈与父辈的时代经历、年龄不同、行为习惯不同使得祖辈和父辈的教育理念不统一,许多时候会产生一系列的矛盾[4]。也就是由于两辈人生活的背景和受到的教育不同的状况,使得幼儿在这两种不同教育理念的氛围中,会按照祖辈和父辈对他们不一致的要求显现出不相同的行为习惯。
(四)父辈经营的家庭环境较差
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少数隔代教养的成因是因为父辈的家庭不和谐,父母感情破裂或者丧失配偶等状况,需要祖辈主动抚养并教育幼儿。这样的情况使得幼儿体会不到父辈给予的关爱,而祖辈会过度溺爱,让幼儿养成嚣张跋扈的性格和不良的行为习惯,继而对幼儿的成长产生负面的影响。
四、隔代教养下产生幼儿行为问题的策略
(一)建设家庭教育训练组织
(1)引导祖辈转变其原有的教育理念。相关祖辈教育理念落后、教育方法不合适等问题,希望相关教育机构能够创建隔代家长学校,主要针对亲自教育幼儿的祖辈展开专业的训练且给予优秀的幼儿教师解决相关问题。事实证明,隔代家长训练组织能够让祖辈知道自己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有利于尽快转变其教育理念。主要举措包括:首先,可以借鉴已经创办成功的隔代家长训练组织的创建系统、运作模式以及训练内容等等,再融合地域的文化特征,全面思考参与培训的祖辈家长的身体情况、教育观念的特征等方面,继而创办科学高效的隔代家长学校;其次,使用社会的多种资源,改善隔代家长学校。
社会资源主要包含教育部、妇联、学校等相关部门,积极利用相关资源能够给予的力量对隔代家长展开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向,训练合理的教育理念;最后在进行实地走访过程中,大多数的祖辈家长不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征,因此在训练内容下,需要将认识幼儿身心发展特征作为基础,因为祖辈的年龄特征以及学习能力有所下降,所以内容一定要容易理解,把专业的语句转变成易了解和易实践的表达语。
(2)宣传科学的教育目标。不仅要创建隔代家长学校,还能采用幼儿园存在的教师资源给祖辈家长宣传合理的教育方向,且对祖辈家长进行不收取费用的咨询和座谈,帮助祖辈家长解决问题,回答困惑。除了家长以外,幼儿园教师是第二个认识幼儿身心发展特征、性格和行为等状况的,幼儿园教师可以和幼儿在居住的社区展开协作,使用自己的理论,以幼儿教育为核心,在一定时间内举办理论回答与座谈活动。
幼儿园还可以选择教师去幼儿祖辈家中进行访问,了解幼儿祖辈急需解决的问题,并且提供专业的回答和帮助。这样不但能够针对幼儿行为问题给祖辈提供高效的建议,还能在座谈中讲解幼儿教育中关于培训幼儿行为习惯的理论,既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也能贴合个体的差异。
(二)创建和谐的家庭氛围
(1)创建家庭教育的统一观念。祖辈家长的社会经历丰富,但是教育理念落后;父辈家长社会阅历不充足,但是教育幼儿的理论适合时代的发展需要,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历较少。祖辈与父辈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但是祖父辈的目标是统一的,均是为了幼儿身心可以获得较好的发展。所以,在家庭教育中祖父辈的优点可以互相补充,创建家庭教育的一致性,两者对幼儿行为的要求统一,互相监督。若是祖父辈的建议出现矛盾时,不能出言不逊,不然会加重家庭矛盾,父辈可以委婉给出意见,让祖辈可以知道自身教育具有的缺陷。针对隔代教育中出现的合理的教育形式,父辈需要给予鼓励和表扬,用这种形式促使祖辈对幼儿教育方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