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世界大学排行榜的发布,全球评测机构QS榜单、上海交大ARWU榜单、泰晤士高等教育榜单等国际一流教育评测机构所发布的高校排名也将陆续见诸报端。在各个领域、不同地区的高校中,既有名列前茅的名校,也有不断追赶的新晋高校,而这些高校的存在为全球高等教育增添了一道璀璨的风景线。
高校排名榜单至今仍是全球高等教育的竞争大戏。然而,对于榜单的权威性和科学性存在争议。不论是主排行榜,还是副排行榜,都往往在方法、指标、数据的选择等方面存在争议,还牵涉到高等教育体系的定位其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过,它们仍是一个比较公正、客观的表述高等教育质量的指标,也是任何一所高等教育机构提高教育质量、弘扬文化传统的重要下功夫的方向。
排名一直存在争议,是因为排名涉及到比较高校的指标和参数选择,具体表现为各种主榜和分支榜的不断增加,竞争和分级的层次不断复杂化,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动态。除此之外,排名还存在着评估理念的成因和评估结果对众多既定目标或战略的影响,这其中各种解释和诠释也是多种多样的。
不过,排名反映出了高等教育的一种评价,也代表了高校的一个品牌。品牌是高校能够增强国际化竞争力最为重要的资本之一,可以吸引全球的优秀教育资源,以及优秀科研人才。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国家综合竞争力和国际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全球高校的竞争已经被人们和各个国家所重视。
毫无疑问,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传统强校仍然在各项指标上遥遥领先,这些名校不断从之前的辉煌中汲取力量,还在不断地向新领域挑战,而新晋高校则在创新领域中蒸蒸日上。则新晋高校中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强校也在各自的指标上有所斩获并不断向前发展,与国际知名高校缩小差距。
不可否认,榜单的发布为全球高等教育发展赋予了更多的动力和挑战。各个国家都在为自己国家的高等教育质量而努力,各个高等教育机构也在全球化的进程中经受更多的挑战和竞争。而对于一所高等教育机构而言,保持自己的品牌形象、提升教育质量则迫在眉睫,这也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高等教育,不应该只是固有的发展模式,更应该是不断创新、不断进化的一个生态系统。与世界各地的高校相比,可以看到,我们的进展不算太差,但亦不能骄傲自大。相信在今天我们已经开始逐渐适应飞速变化的世界,以及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不同社会和*治背景的学生、学者和人才所带来的挑战。让我们期待,全球高等教育能够团结合作、共同挑战,最终实现高等教育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