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治疗与控制 http://pf.39.net/bdfyy/bdfzg/211231/10144349.html前言
在当下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高教界几乎不约而同地认为,它首先要办世界一流的本科教育,否则就不能称之为世界一流大学。
如有观点认为,“一流本科是一流大学的基本特征”“一流本科教育是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没有高质量的本科,就建不成世界一流大学”。很显然,他们认为办好世界一流本科教育是办好世界一流大学基础性前提性条件。
这是否意味着,世界一流大学的本科教育必然都是世界一流的呢?或者说,举办世界一流本科教育的高校是否都应该是世界一流大学?根据国际高等教育的经验,显然是否定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就不得不继续追问,世界一流大学凭什么才成为世界一流?它有哪些重要特征?它是应该办世界一流的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教育还是办世界一流的本科生教育?目前学界对此还存在模糊认识。
如果不澄清这种认识误区,将导致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本科建设在措施上不得要领,在效果上不尽人意,既不利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也不利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更不利于非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心无旁骛地提高本科教育质量,举办世界一流的本科教育,培养世界一流的本科人才。
本文主要采取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通过对德国、美国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过程历史考察与其内在逻辑分析的有机结合,客观、深刻地揭示世界一流大学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
在此基础上,澄清世界一流大学究竟是办好世界一流研究生教育还是世界一流本科教育的认识问题。同时,对怎样办好我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本科教育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期望能对我国提高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理论理性和行动自觉有所裨益。
为了更深刻地认识世界一流大学的本质特征,我们采取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因为如果离开对世界一流大学发展历史的考察,我们无法准确地分析和真正理解世界一流大学的本质特征。
一方面,通过对世界一流大学发展历史表现出来的逻辑来认识其本质,另一方面,通过对世界一流大学发展历史的梳理更清晰地关照其现实发展。回顾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世界一流大学无不把科学研究作为大学的核心任务。
1810年开创现代大学先河的柏林大学,在大学发展史上首先将科学研究引入大学,改变了中世纪大学是一个纯粹的教学机构的性质。自成立时起,它就确立科学研究在学校中的主导地位,将致力于科学研究作为核心追求,把授课效能仅作为次要要求,
为“科学而生活”成为大学新的理想,把“教学与研究相统一”作为重要的办学原则,认为大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自由地从事“创造性的学问”,强调尊重自由的学术研究和追求学术卓越,在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原则的主导下,创办研究所和习明纳,
致力于医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和教学,不仅产出一大批原创性的重大研究成果,使科学研究能力执世界之牛耳,成为能够影响世界学术发展的主导力量,还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求真精神、怀疑批判精神、自由探索精神,培养了大批世界级科学研究者,
可谓科技人才辈出、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科学的发展和进步。统计表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部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16人中有14人是德国学者,而美国仅有2人。值得注意的是,德国14名诺贝尔奖得主全部都是大学教授,仅柏林大学就有8人。
柏林大学的成功,使科学研究的精神在德国大学中蔚成风气。由于德国一些大学在科学研究上的巨大成就,使其成为世界公认的学术中心,德国许多大学也因此被认为是当时的世界一流大学。
美国效法德国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德国世界一流大学的兴盛吸引了大量英、美等国的留学生,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00年有数万名美国学子留学德国,
他们又把德国大学重科学研究的思想带回美国,正如留德学生罗伊斯所言:“一个初到德国的人对理论生活的可能性仍抱有怀疑的态度,回国后即成为一名为了求知而将时间都用在纯粹知识上的理想主义者,他决心对大量的人类知识储藏作出贡献,渴望有机会帮助建立美国大学。”曾经先后执掌密歇根大学的塔潘、安吉尔,康奈尔大学首任校长怀特,
如霍尔在克拉克大学将教师的主要任务定位于开展高深学问的研究。在他们的努力下,科学研究在美国大学深深地扎下根,研究型大学纷纷崛起。
20世纪20年代以后,美国大学的科学研究水平迅速超过德国,雄踞世界科学霸主地位,一批美国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世界科学中心也随之从德国转移到美国。时至今日,无论全球哪个大学排行榜,排名世界前10位的大学,美国稳占8席。
从20世纪初至今美国一直保持世界高等教育中心和科学中心的地位,目前还看不出有任何衰落的迹象。由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世界一流大学都是研究型大学,
正是对科学研究的高度重视才使得美国一批大学走向世界一流。我们因此也认为,世界一流的科学研究水平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本质特征,是世界一流大学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纵观全球大学,如果它不能够承担最前沿领域的科学研究,
没有在基础科学领域有重大发现和在尖端技术领域有重大突破,如获得诺贝尔奖级别的研究成果,就很难号称为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应该办世界一流的本科教育,但不是所有世界一流大学的本科教育都是一流的。
世界一流学为什么能培养世界一流的本科生呢?王强认为其原因是,精英高等教育理念、优秀的生源、一流的师资、博雅的课程体系、研究式教学模式。
*福涛认为,具有较低的师生比,教师和学生构成的高度国际化,占比较高的研究生和留学生,聚集大批一流学者和学术大师,招收成绩优异的本科生,强调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挑战精神和把握学科前沿的人才为目标等。
尤其是科学研究及其学术氛围,它在世界一流大学中与教学紧密结合,已经成为人才培养过程的一个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亚瑟·齐克林等认为,优秀本科教育要遵循7项原则:一是鼓励师生交往;二是促进学生合作;三是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四是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五是强调完成任务的时间;六是对于学生寄予希望;
七是尊重多样性的人才和学习方式。综合起来看,世界一流大学以其一流的国际化的教师队伍和学生、浓厚的学术氛围为本科生营造令人激动、充满活力、具有国际视野的学习环境,较低的生师比、小班授课,
使得师生、生生充分交流讨论和深入地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对前沿知识的充满好奇心和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发现问题和积极挑战的姿态、全球化思考和较强行动力的一流本科生。世界一流大学往往是与高水平的科学研究相联系的。
当今,国内外虽然对于世界一流大学的评价标准看法不一,但世界一流大学应有世界一流原创性研究水平则是共识,举办世界一流的研究生教育,必须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为基础,
举目世界,世界一流大学科学研究的水平都是世界一流的,正是在科学上有攀过高登过顶的学术大师,才能引导学生攀登科学高峰,要培养能够袁广林:世界一流大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攀登科学高峰的人才,也需要发展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