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盆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深度思考在线教育的本质 [复制链接]

1#

年的知识付费与在线教育的市场频繁出现了很多新的概念:知识付费、知识服务、服务付费、版权付费、教育付费、在线教育、网上培训课程……

这么多概念,如果不做梳理,那你的脑子里面就会是一团浆糊,就算是梳理了,如果不从本质上进行洞察,那只要有一个新的概念过来就会直接把你打晕。

其实以上概念很简单,我们可以用三个概念组来理解:知识和教育,内容和服务,免费和付费。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先分别解释几个组合概念。

刚提出知识付费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出来质疑这个词:什么知识付费,知识,本来就是付费的呀!

提出这个质疑的人十有八九来自传统的出版行业,当代“知识付费”概念提出之前,出版社好好地出着书,而图书显然一开始就是一个成熟的知识“付费”产品。

那么,人们买书是买纸张吗?不是的,人们买书是购买书上印刷的文字图片,也就是“知识”。

这些文字图片以一种合乎逻辑或情感的方式组合起来,成为了一种“知识”产品,这个时候,知识的形式是文字图片,载体是纸张,交付方式是一次性的。

你买书之后是反复阅读、快速浏览,还是垫桌腿,是认真做笔记,还是在上面涂鸦,这是出版社和书商管不来的事情。

把视线拉长,我们也可以看到,从甲骨文到纸质图书到电子书,只是介质的形态转变,本质没有变,内容的生产、传播、交付其实本质上没有变,不过容量变的更大了。

那么知识服务又是什么呢?从知识内容转变到知识服务,可以说已经不仅仅是介质的转变或者是容量的变化了,这里面有一个质变过程。

首先是内容生产方式上。

之前的内容生产是有一个很长的周期的,假设你要出一本书,出版社会有一轮一轮的审核,审核下来快的三个月,慢的时间更长,从篇幅来说,一本书基本上需要十万字以上的。

而目前的内容生产则更加便捷,几个月甚至一个月时间就可以打磨出一套内容,长度不限。

内容生产方式的这种转变与载体的变化和审核方式两个要素有关,纸质的产品是固定的,而数字产品却可以即时变化,数字版权管理也还在逐步成熟。

其次是用户获取知识的效率。

我们要买一本书,之前是到书店去挑选,无论是到达书店的过程还是选书的过程都是相对缓慢的,受到空间限制较大,就算是在电商平台下单,纸书寄送到达也至少需要大半天的时间。

而数字内容则正好相反,你想要看一本书,只要kindle、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