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新冠肺炎疫情在扰乱社会运行节奏的同时,也引发了教育模式与业态的深刻变革,催生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崭新机遇。”近日,在山东大学举办的全球大学校长论坛上,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呼吁,全球高校要增进交流合作,促进未来高等教育的共同发展。
全球大学校长论坛呼应后疫情时代国内外教育界的共同关切话题,围绕“面向共同未来的高等教育:迎接全球挑战”主题,17名境内外高校校长就“后疫情时代的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大学在文化交流和人类共同发展中的责任”“大学与区域创新发展”三个议题,深入探讨未来全球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数字化助高校国际合作进入新维度
“疫情再一次让我们看到了国际科研合作的重要性,合作才能解决全球面临的问题,后疫情时代国际合作将成为大学的重要任务。”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副校长马尔科姆·白特勒提出,高校要增强国际合作以应对全球化挑战。
中国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表示,全球抗击疫情的过程表明,高校在面对社会和环境挑战方面可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身处同一个地球村,我们有着共同的需求。在当前严重危机中,大学需要担负起应有的责任。”
疫情期间,全球高等教育适应性、应变性增强,在线教学等减弱了疫情对学生学习计划的影响。多名高校校长认为,数字技术将会为未来高等教育发展与交流合作提供新机遇。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校长布莱恩·施密特指出,疫情阻挡了国际交流,而数字化技术正是突破疫情障碍的重要方式。他认为,高校要借助数字化渠道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为知识创新、科技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同样,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校长奥列格·亚斯特雷波夫也认为,数字化已经关系到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他提出,未来大学应更重视网络教学,更倾向于实践性、针对性强的专业素质培养和技能传授,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