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经自媒体
来源: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
北京时间5月15日,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和“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软着陆,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登陆火星的国家。在此之前,美国先后有9个探测器登陆火星并执行探测任务,而且今年2月登陆火星的“毅力号”火星车还搭配了一个“独创号”(Ingenuity)无人机,它们工作的目标是确定火星上是否曾经有过生命。
年5月22日的最新消息,“祝融号”火星车已经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图为中国国家航天局在5月19日发布的“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上拍摄到的照片。
人类距离登陆火星还有多远?我们未来真的能够在火星上生存吗?
SpaceX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设计师埃隆·马斯克(ElonMusk)曾表示,到年有50%的概率可以在火星上看到人类。六年前,他在与经济学家、时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的钱颖一对话时表示,在火星上建立城市才是他创立SpaceX的初衷和根本目的。
最近,钱颖一将他和马斯克的这场经典对谈,收录到了其新书《钱颖一对话录——有关创意、创新、创业的全球对话》中。正如钱颖一所言,这本对话录的精彩,不应是因为名人的聚集,而是在于内容的独到。
以下为钱颖一与埃隆·马斯克的经典对话(本文有删节):
钱颖一:既然我们是在学校,那么,我的第一个问题就从你的教育经历开始。我了解到,你早年从南非到加拿大,进入女王大学(Queen’sUniversity),两年之后转学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在这两所大学你一开始学的都是商科,在宾大你又学了物理学。在大学学习商科和物理学,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大学教育如何影响了你后来的职业生涯?
马斯克:我的大学教育并没有怎么规划过。事实上,我当初都不确定是否要上大学。
钱颖一:你是说,当初你甚至没有想要上大学吗?
马斯克:是啊,我不确定是否该上大学。当初我从南非到北美,只是因为觉得很多尖端科技都是在北美诞生、发展的,我了解到的每一项新技术,似乎都是从那里发源的。17岁的时候,我独自去了北美,也没有上大学的明确计划,只是想接近技术的诞生地而已。
钱颖一:必须是北美?
马斯克:是啊。我喜欢技术,所以一拿到加拿大护照,我就不顾家人反对,马上去了。那个时候还没有互联网之类的技术。我有远房亲戚在加拿大,所以就写信给他们,但一直没有收到回信。我有一个叔祖父住在蒙特利尔,等我到蒙特利尔后,我妈妈终于收到了回信,信里说他在明尼苏达过夏天。所以我只能买了一张加拿大的公交车票,住在一个学生旅店里。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在多伦多做了几份计算机方面的工作,最后决定上大学——因为只有这样我才有机会接触女孩子,在我上班的公司里,每个人都比我大得多。所以,如果我不上大学的话,就会错失一段重要的人生经历,这才是我决定上大学的原因。
钱颖一:你在加拿大女王大学为什么选择商科?
马斯克:其实我考虑过两个选择:一个是去滑铁卢大学读计算机,另一个是去女王大学。我去了滑铁卢大学后,发现那边女孩子并不多,就觉得没那么有意思。所以我就去了女王大学,在那里遇到了我的妻子。我学的科目范围很广泛,包括电子商务、工程和数学。有人从女王大学转学去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反映说那边很不错。所以我就想申请沃顿,但我没有钱,要拿到奖学金才能去,我觉得自己拿不到奖学金。不过我还是申请了,而他们居然给了我奖学金。在沃顿,两年的商学课程,我一年就完成了。
钱颖一:所以你又修了一个物理学位?
马斯克:是啊,我喜欢物理,所以第二年就学了物理。我当时面临的选择是毕业后可以去华尔街,也可以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最后我决定投身科学事业,所以就多花了一年,拿到了物理学的学位。之后我去了斯坦福大学,我想在那里学习如何研制能用于电动汽车的先进电容器,这也会涉及一些基础物理学,所以这差不多是一个结合了物理学和材料学的项目。但是后来我退学了,开了自己的公司。
钱颖一:多久之后辍学了?
马斯克:大约三天。其实是休学。他们说还可以回去再读,不收学费了。
钱颖一:你先学了商科,然后学了物理。相比经济学和商科,你认为物理学更有趣还是更难?
马斯克:我之所以对物理和其他科学感兴趣,是因为我想弄明白现实世界的本质。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宇宙的本质是什么?这是我读物理的主要动机。其实我学商科的原因是我担心毕业后遇到一个有商科学位的老板,如果老板懂的我不懂,那我就没有优势了。当然,其实也没什么。
钱颖一:你学商科是为了跟你未来的老板有共同语言,这是当时的动机吗?
马斯克:是的,我最怕遇上一个我不喜欢的老板。
钱颖一:然后你就决定自己当老板,避免这个问题?
马斯克:没错。
钱颖一:你在很多场合都提到了物理学。你喜欢物理学。你说过物理学的第一性原理(FirstPrinciples)能帮助你思考复杂的事情。能否告诉我们,或举一些例子,为什么物理学第一性原理对你来说这么重要?对你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到底有什么影响?
马斯克:要知道,想理解那些反直觉的新事物,我觉得物理学提供了一个最理想的研究框架。比如说,量子力学就是违背直觉的,现实世界似乎并不是那样运转,而事实就是,并可以通过实验高度精确地验证。物理学之所以能够在这些反直觉领域取得进展,就是因为它将事物拆分到最基本的实质,再往上推。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方法,事实上也是了解新事物、探索未知领域的唯一有效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非常善用类推(analogy)方法,在别人正在做的事情上做些微小调整。类推提供了捷径,不需要大量思考,这在日常生活中没什么问题。我们不可能万事都用物理学第一性原理,那需要太多计算。但第一性原理对于了解新事物极其重要。
钱颖一:你的观点是,如果一个人想真正有创意,就要从第一性原理来思考问题。事情要追回到它的本源,这样才能变得有独创性,否则还是在类推的基础上做些改变?
马斯克:如果用类推,你无法知道什么是真正正确的,什么是真正可能的。类推看上去很有说服力,但用于创造,只是传说。
钱颖一:你的观点非常发人深省,我们喜欢类推,因为类推是捷径。
马斯克:人在大多数时候都需要这样,不然没法生活。
钱颖一:平时生活中使用类推。但是想要有独创性,就必须回到第一性原理。这是关键?
马斯克:对的。
钱颖一:今天我们现场有一位清华大学物理系的教授,朱邦芬院士。
朱邦芬:你对中国计划减少高中物理课程有什么看法?
马斯克:我是支持多开物理课的。不过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在于,现在物理课的教学方式不对。我们通常让学生背各种枯燥的公式,却没有传递公式的基本含义。这些公式在现实中代表什么呢?一个公式所能描绘的美妙现实世界是令人难以置信的。物理的美妙和神奇没有通过课堂来传递。
另外,我们的教学应该以问题为重点,而不是以工具为重点。比方说,我们想了解内燃机的工作原理,那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拆开,把每个零部件都研究一下,然后再组装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什么工具呢?我们需要螺丝刀、扳手,以及其他各类工具。当你把内燃机拆开再组装起来的时候,你就知道这些工具的作用了。但如果反过来,让你先去上一堂关于螺丝刀和扳手的课,那效果就很差了,你很难记住。我们大脑的进化方式是记住跟我们相关的事物,所以一定要建立相关性,不然记忆的过程会很痛苦,也很困难,因为看上去太抽象而无关紧要。所以必须有相关性和重要性,要理解事物的原因,才能自然而然地吸收知识。
钱颖一:人们都想做有用的事情。以SpaceX为例,这个领域是我们传统上认为政府部门负责的领域,技术门槛高,耗资巨大,以及从监管角度考虑,很多人也想进入这个领域,但他们觉得不太可能。你为什么认为你可以进入航空航天这个领域呢?
马斯克:我可以告诉大家,我创立SpaceX的初衷不是为了创业。年,我跟一个朋友聊天的时候,提到为什么我们还没有登陆火星。因为既然在年就登陆了月球,我们距离火星也不远啊,现在也应该快登陆火星了。
所以,随后我访问了NASA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