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安徽省科技馆科教活动持续火热,以“喜迎二十大科技筑未来”为主题的科普教育活动,在金秋十月为广大市民朋友献上了一道道科普大餐。丰富多彩的趣味课程,让安徽省科技馆成为广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国庆假期又一打卡好去处。
学生体验科技馆展品。
冲出地球探秘火星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早在先秦时期,屈原仰望苍穹,以一首《天问》叩问宇宙起源。两千多年后的年,长征五号托举“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升空,开启了中国行星探测新时代。10月3日,安徽省科技馆邀请到了天体物理学博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科学松鼠会”理事孙正凡专家,开设专题科普报告《从“天问”到“天问一号”——火星探索简史》,现场为听讲学生答疑解惑,活动同时以直播的形式在线上同时进行,线上参与人次高达10.2万人次。
讲座现场。
线上同步直播。
“同学们好,我是追问天地人的老孙。”讲座中,孙正凡专家为同学们介绍了我国火星探测设备“天问一号”的工作原理和火星探索的成果,并带领同学们回顾了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老一辈航天人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故事让同学们动容,新时代中国航天人前赴后继、接力进取,在浩渺宇宙增添一抹中国红的崭新奋斗之路,又激起同学们满满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
“我们为什么要探索火星?”“有研究认为,火星曾经也和地球一样美,如果能探明其中原因,也许就能更好地保护地球。”孙正凡专家在讲座现场亲切解答同学们的提问,也向孩子们传达了火星探索的重要意义。人类如果想要冲出地月系统到达下一个行星,火星这个“邻居”就是最好的开始,如果人类的征程是星辰大海,便没有任何理由不去探测火星。作为地球的近邻,火星探测的科学价值十分突出,是什么原因导致火星失去了水?它怎样从一个蓝色星球变成现在一片红色?地球有没有可能重演火星的变化?这些都是科学家们想要通过相关探测去解答的问题。对于火星的深入了解,也是为更好地保护地球家园。
趣味科普多彩假期
“小朋友们看这只猫的形象,它左眼瞪得圆圆的,右眼眯成波浪线,这象征着量子波粒二象性。”国庆假期,“神经猫”陪伴每一位来访小朋友走进量子世界,安徽省科技馆平方米的量子主题展厅,充分展现量子技术的奥秘与神奇。
科技馆辅导员为现场小朋友们进行讲解。
讲解员指导小朋友动手实验。
整个10月,省科技馆除了《不可估“量”》量子科学讲解,还有每周六下午的《太阳系漫游记》“一探究竟”科学课,以太阳系的组成及各行星公转周期为核心知识点,引发听课学生对太空的无限遐想;每周日下午的《冲上云霞》科学课又带领学生揭开飞机飞行的原理。科技馆的科普辅导员们指导学生们动手实践,鼓励他们主动思考,不仅要“学科学”更要能“玩科学”,让兴趣促进学生主动进步。同时,还有《厉害了!淀粉》《探秘电磁》等科学公开课,用简单易懂的语言,配合轻松有趣的小实验,向前来安徽省科技馆的大人孩子持续输出科学的乐趣。
线下课程丰富多彩,线上活动也不甘示弱。安徽省科技馆还开设了“科学‘小达人’知识大挑战”在线答题互动和“礼赞科学家”视频直播活动,线上线下双双发力,让这个国庆成为多彩难忘的科普假期。(安徽科技报全媒体实习记者王仁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