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钱学森之问,问在教育,问在为什么我们的大学培养不出卓越的大师,问在为什么我们没有很好的教育系统可以培养出卓越的大师。
火箭点火
中国传统教育,学生从小被父母灌输各种期望,进入学校以后又是填鸭式教育,学生的兴趣、爱好、梦想,一点点地被绞杀殆尽。长大以后又被生活压迫,囿于藩篱,梦想不敢谈,妙想不敢有,这是我们传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体系。
年,教育部下发文件夹中指出:推动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入应用。继续办好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等应用交流与推广活动,创新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师生信息素养。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年1月15日,教育部下发强基计划相关文件,明确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科技人才。
发展航天STEAM创客教育,是时代的召唤,国家的战略需要,也是STEAM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西安飞蝶虚拟现实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潜心的研发,联合国内外著名教育专家一起研究、探索、探究出中国特色的航天STEAM教育课程。基于互联网Create-XSTEAM的课程系统,是款可视化编程教学软件,通过体验、探索、实验为中心的项目式教学方式,探究出航天特色STEAM创新教育模式。Create-XSTEAM课程系统依托VR/3D/大数据技术为支撑,由上千种教学模型资源库、编辑工具和运行演示系统三部分组成的可视化编程教学软件。将K12教育中学到的基础知识应用到航天项目实践项目中去,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力,实现我国的航天科技领域的基础创新人才航天梦。
空间站组建
航天STEAM课程分为航天初阶课程、中阶课程两个课程体系。航天初阶课程从火箭运输,点火、升空、入轨、返回舱着陆、航天器对接、登陆月球,探测火星、太阳系认知、失重状态体验、宇航员训练、航空站组建、航天飞机发射、航天育种、通信卫星原理、太空城市建设到航天飞翔,共计17节课程,建立完善的航天认知,树立航天信心,以及构建航天知识体系;航天中阶课程火箭的运输、火箭发射、火箭方向控制、火箭升空过程、飞船入轨运行、返回舱返回过程、航天器对接、返回舱着陆过程、探测月球、登陆月球等10节课程。航天中阶课程涵盖了速递、质量、力学、重力、万有引力、第一宇宙速度、光电效应等物理知识,燃烧反应、算法思维、逻辑条件、函数条件、圆周运动、变量比对计算等等其他学科知识,运用基础学科知识,搭建航天思维框架。
静态火箭和月球探测仪
飞蝶航天STEAM教育系统支持北斗及智慧生活应用场景20多种,支持包括北斗科普、卫星观测、图形化编程、北斗应用展示,可以在卫星地图上实现结合北斗应用的实验教学。航天STEAM教育有完整的课程课件,可以学习卫星多个部分的原理;结合学习机可以实现卫星数据传输、卫星姿态3D展示、卫星电源数据展示等实验和互动。通过VR3D技术展示火箭模型外部及内部构造,通过VR技术互动加深课程内容理解。动态展示火箭发射过程,北斗卫星组网系统和月球车场景,让学生们了解各种航天器送入太空和在轨运行的过程。
火星探测
飞蝶航天STEAM教育将我国航天事业融入到VR科技教学内容中,设置单独的特色场景,加入到对应课程中,突出课程的可玩性和体验者体验。以实践形式感受航天科技,学习各类生活中的应用,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体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寓教于乐,打破以学科界限划,将“传承与创新”的理念融入,展现宇宙方面的探索历程和未来前景。
火箭升空
航天STEAM教育适应了时代需求,颠覆传统教师讲解事实性知识、解释概念性知识或展示原理,把教学的主动性变为学生,激发学生创造的激情,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原型制作与测试能力。
航天器对接
航天STEAM教育锁定在创造力和创新力的培养,大胆尝试,迭代设计,跨专业,融合各学科,挑战实训资源,以技术为基本要素,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从根本上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其创造和创新能力的激发提供空间和契机。
太空城市建设
北京大学卢新宁在中文系毕业典礼时说的一段话: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奋发图强,铸就航天梦。每一步向着航天梦的前进中,掷地有声,从蛟龙入海,神舟飞船起飞,中国航天梦,铸成在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