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盆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年轻的父母要注意,早期教育的过度行为是一 [复制链接]

1#

#孩童教育#

冰冰今年5岁,是个听话的孩子,而且能背30首唐诗、8首宋词和1首《天净沙·秋思》的元曲,还会准确地从1数到,来冰冰家的叔叔阿姨都夸奖冰冰是个聪敏听话的乖孩子。

可是,在幼儿园里冰冰的表现就不那么尽如人意了。老师让他拿出和8个红球一样多的篮球,别的小朋友都完成了,他却无法做到。

老师叫他把课上讲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他总是叙述不清。发展到后来,他非常怕上幼儿园,以致经常哭闹着不愿去,弄得冰冰的爸爸妈妈很着急。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我们从冰冰所受的家庭早期教育情况中了解到,冰冰这种行为差,完全是由其父母早期教育过度行为所引起的。

冰冰从两岁起,他的爸爸就让他背诗歌,数数字,3岁起开始学画画,4岁学认字,学习各种算术符号,还要学弹电子琴。他爸爸还喜欢以成人的计划性安排冰冰每天的学习与生活。

当然,冰冰的爸爸是希望孩子从小就养成一种办事讲计划的习惯,可是,他没有考虑他的期望超出了孩子所能接受的范围,是一种过度期望。从冰冰的年龄来说,他总达不到爸爸的过度期望,因此学习成了冰冰的巨大压力,冰冰对学习也产生强烈的心理恐惧。

在幼儿园,由于不存在父母压力,反而使冰冰不知道该怎样学习,加上他对学习的厌恶,造成了学习障碍。除了过度期望的压力影响了冰冰而外,过多的干涉刺激了冰冰的个性向不良方向发展。

长时间以来,冰冰总是在爸爸的“计划”下学习与生活,他的潜意识中已经增长了按爸爸的规定做事的被动习惯。什么可以干,什么不可以干,怎么干都是与他无关的事,自有爸爸安排。这种被动性格导致他的“听话”,而实际上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因此,他不能拿出同等数量的小球,不能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这种被动个性还使他无法同步跟上同龄孩子的发展水平,导致拒上幼儿园的行为发生除此之外,冰冰爸爸的过度教育还在他对冰冰进行了过度的知识灌输,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冰冰的智力发展。智力是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维等在内的各种因素的集合体。

虽然冰冰爸爸侧重于知识灌输的方法,固然对发展孩子的记忆及认识能力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这种侧重灌输形成了家庭教育基本是唯一的倾向,势必使冰冰在其它智力因素的发展上受一定遏制。

冰冰虽能背唐诗、数数字,但对其含义不甚了解,更谈不上运用,哪里能完成的等量作业,讲清老师的故事呢?

加上幼儿园的教育方法与冰冰在家所经受的教育方法完全不同,使适应能力较差的冰冰一时无法接受幼儿园的教育,进一步影响了冰冰智力水平的全面发展。

其实,从冰冰身上发生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要避免早期教育过度,家长们应该了解学龄前儿童的特点,采取他们身心能够承受的适度教育,使孩子既不失去良好的时机,也不会因过度教育而产生危害。

一般来说,孩子在1~2岁时,主要是动作思维阶段。他们用自己的行为去认识世界:这样做会怎么样,那样做为什么不行。3-4岁的孩子开始出现“抽象思维”,记忆力得到飞速发展,并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

总之,从儿童自身发展的心理、生理特点来看,冰冰爸爸的做法显然是过度的,操之过急了。2岁的冰冰还处在简单语词概念的认识阶段,他就急于发展正常儿童4岁时才具备的能力。

当然,家庭早期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可是像冰冰爸爸这样的做法,谁又能说对孩子是有帮助的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