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拉萨哪家医院好 https://m.39.net/pf/a_4330823.html“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家庭到学校,社会各个层面越发重视青少年的成长成才问题,更加支持家庭教育的发展,逐渐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共育局面。随着我国社会转型速度加快,传统的家庭结构和功能发生深刻变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将于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指出: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是父母,不尽职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家庭责任的进一步明确让家长“依法育儿”的路径更为清晰。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也是首次将家庭教育传统“家事”上升为重要“国事”。与此同时,我国也正式开启了“依法带娃”的时代。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做好家庭教育益于孩子健康成长和国家民族未来。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家庭教育的重视逐步提升,出现了家庭教育指导领域从业人员供不应求的情况,特别是受二孩全面开放、“双减”政策以及新型城镇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人们对家庭教育服务的需求持续走高。加强家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被列为“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坚持培训先行、人人持证,在新的就业增长点和新就业形态不断发展和变化下,构建大规模、高质量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健全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工作体系,加快培养数量充足、素质优良、技能高超、服务优质的康养服务技能人才。
面对人才市场呈现供需两旺的势头,使得一些培训机构利用从业者希望“一证傍身”的心理“乘虚而入”,造成家庭教育指导师考证乱象丛生,培训机构鱼龙混杂,培训质量参差不齐,含金量难以辨别。为科学系统的为社会甄选合格的家庭教育指导领域专业人员,中国国家人才测评网决定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师职业能力素质评价及人才测评和入库工作。经职业能力素质评价合格者,由中国国家人才测评网颁发《家庭教育指导师》职业能力素质测评证书及《家庭教育指导师》人才入库卡,并纳入中国国家人才测评网专业人才评价信息库。
家庭教育指导师职业能力素质评价
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国家人才测评网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主办和创建的国家人才评价公共服务平台,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直属的国家专业人才测评机构。中心的宗旨是面向全国,为社会各类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专业化人事管理服务,为人才流动和人力资源开发提供综合性服务,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合理配置、合理使用,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提供服务。目前已成功为各级政府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和重要行业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和垂范意义的人才测评项目。
与传统的培训不同,家庭教育指导师职业能力素质评价是指采用先进的人才测评技术,结合个人特质、专业背景、从业经验等,科学评定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各方面能力和专业价值的一种人才测评方法。市面上众多职业教育培训机构,通过夸大取证效果、虚构考证收益,吸引劳动者参与职业技能培训,但其中含金量的呈现微乎其微,学习效果没有可视化标准。由于用人单位无法仅通过合格证来评判个人的综合素质的高低,中国国家人才测评网针对应用人才进行该项的自我评估和客观测验,通过测查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了解应用人才的综合素质水平以符合企事业用人单位的要求。
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乱象愈演愈烈,粗放式的行业发展,造成了家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行业的停滞不前、单纯的追求招生数量而不追求本身的课程质量影响到了证书的公信力。在国家大力推动家庭教育职业技能人员培养的政策背景下,各地区企业也在积极融入持证上岗制度。拥有证书成为入职的主要条件之一、但只是单纯有证书、不具备专业能力现象会增加企业的招聘、运营成本,而家庭教育指导师职业能力素质评价可以帮助应用人才进行较为全面的自我认知,能够为其针对性提高综合素质能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对个人现阶段发展及未来事业规划提供建设性意见。
家庭教育指导师是促进家庭教育科学化、专业化发展,落实家庭教育指导,提升家长科学育儿能力的关键人物,其素质水平直接攸关家长能否树立正确家庭教育理念、明晰自身的育儿责任,是家长习得正确家庭教育方式的重要智囊。据相关统计显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每人中就有一名家庭(亲子)教育指导人员,全美拥有约80万人家庭教育指导人员。然而,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具备高素质的家庭教育指导人员尚不到2万人,仅每7万人才有1名家庭教育指导专家。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家庭教育指导师处于极度匮乏状况,亟需培养大规模高质量的家庭教育指导人才。
加强家庭教育职业领域的建设,释放人才发展红利,深化家庭教育指导领域人才培训,破解痛点堵点,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为有效推进家庭教育行业整体发展,促进家庭教育指导专业技术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构建完善的家庭教育职业技能素质评价体系,有效增强广大劳动者学习岗位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对于提高技能素质、优化人才队伍结构起到了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