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盆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航天精神育心田中国教育新闻网 [复制链接]

1#
国内著名白癜风专家 http://pf.39.net/bdfyy/bdfzd/

年5月15日,我国“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着陆,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消息传来,华夏儿女为之欢欣鼓舞。5月19日,国家航天局发布“祝融号”火星车拍到的首批影像,又一次激起全体中国人的自豪感。

当我把这些精彩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时,教室里沸腾了。孩子们对神秘宇宙充满好奇,对航天科技惊叹不已,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之中。

如何趁热打铁,利用好这些最新素材,使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航天精神?

为引导学生充分体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我分三个部分设计班会。

第一,播放中国航天器首次登上火星的视频。链接“学习强国”平台上的《年5月15日“中国航天报”号外》,引导学生重温中国航天探测器登陆火星的历程。这一素材既有“天问一号”如何着陆火星的短视频,又有“离轨着陆段”的图示,还有“发射段”“地火转移段”“捕获及停泊段”的前期演示,构成了登录火星的全过程,简明直观,非常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了“天问一号”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历程。

“祝融号”火星车的图片,更是引起了学生的好奇。这台6轮驱动的火星车,它的太阳翼呈蝴蝶翼形,“火星蝴蝶”的美誉也由此而来。我将它定格在投影屏幕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在了解结构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强化思想教育。

我引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独家探访:火星车长啥样?有啥本领?》,孩子们目不转睛地收看着,对火星车的荷载有了更多了解,尤其是火星车缓缓行驶在沙砾上的画面,以及遭遇沙尘天气时的工作方式,都深深吸引着他们。

第二,走近中国航天科学家,感悟航天精神。紧接上一个环节,我问孩子们:“了解了火星车的这些本领,大家对科学家有什么想说的?”

“科学家太伟大了!他们考虑问题非常仔细,几乎把各种可能都想到了……”

“为确保成功探测,他们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为强化学生对科学家求索精神的认识,我给学生点赞的同时补充说,从“嫦娥系列”探月之旅,到“天问一号”飞抵火星,中国航天的追梦之旅,跨越星辰大海,永无止境!关于“祝融号”火星车的研发,目前还没有披露更多细节,但老师课前找了一段我国月球探测器“玉兔号”的研发资料,有助于大家了解科学家的日常工作。

我在屏幕上投影出《探月工程二期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贾阳:“玉兔”的故事》。

为了找到最接近月球的试验地,贾阳和他的团队找了很多地方,比较了各地的风速、地形地貌等因素后,最终决定在库姆塔格沙漠与罗布泊交界的阿克奇谷地附近进行外场试验。沙漠里的试验是艰苦、枯燥的,基本上看不到任何动物,在一个多月的实验过程中只看到过两只麻雀和几只蜥蜴。而贾阳在他房间里见到的第一种动物竟然是苍蝇,最多的时候有上百只。

这个故事令学生十分惊讶。尤其是贾阳在沙漠中坚持试验的孤独、枯燥的细节描写,让他们对航天精神有了更直观的感触。当我在黑板上写下“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这一行字,并告诉他们这就是伟大的航天精神时,他们似有所悟。

第三,做中国航天事业的参与者。“同学们,科学研究工作这么辛苦,一代代中国航天人为什么前赴后继,永不停步?”

问题抛出后我补充了部分资料。一是中国“祝融号”引发的外媒报道,美国《纽约时报》5月17日的报道以“美国现在在火星上有伴了”开篇,从任务内容、着陆点和着陆过程等角度,对中国此次“探火”进行了系统介绍和梳理。指出中国已经完成一件只有美国和苏联做过的事情:成功登陆火星。二是自年起,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就开始断绝了与中国航天的技术交流,并开始全面打压,技术资料全面封锁。三是引入独立分析人士、新书《太空争夺》的作者纳姆拉塔·戈斯瓦米的评价“中国在火星的成功着陆向世界证明,还有一个国家拥有先进的行星间空间探索能力”。

这些资料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到航天事业的重大意义,更加深刻地体认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责任担当。他们在课后小练笔《我是小小设计师》中,化身航天科技工作者,想象设计祝融号的火星考察路线,假想遇到困难并想方设法克服,并奔向更为遥远的宇宙空间展开新的探索。

作为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我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航天精神,厚植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只要每位教师坚持学科协同育人,从小在学生心中播撒责任、担当的种子,祖国的明天会更好。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

《中国教师报》年06月09日第11版

作者:吴海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