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领导人通电话半个月后,华为高管孟晚舟安全回国,打破了中美关系十年来的冰点。在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转折点之后,中美两国军方恢复了自拜登今年1月上任以来的首次高层对话,美国贸易代表戴琦释放了一个“积极”信号,声称要与中国就不同领域进行了“坦诚对话”。
在这一敏感时刻,中央政治局委员杨洁篪会见了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苏利文,双方同意采取行动加强战略沟通,妥善处理分歧,避免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对抗和冲突。这兑现了两国关于加强沟通的承诺。
在拜登上任近10个月后,美国似乎计划结束其不计后果和不切实际的对华战略,中美关系即将进入务实的、战略相持阶段与具体合作阶段。
这次会晤地点选在第三国的瑞士苏黎世,而不是在中美两国举行,说明中美双方的关系并没有恢复正常,双方仍处在博弈、较劲、试探的过程中,这种关系还会持续多长时间,仍需要观察,主要看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对抗程度。
特朗普对华发起的贸易战,是促使华盛顿在年走上反华路上的第一步棋。特朗普成功地向美国人兜售了这样一种说法,即中国要为“不公平的经济行为”破坏美国的就业和产业负责,并声称关税将保护美国。
但这种说法是建立在空谈之上的。并不是中国破坏了美国的就业,而是它自己的极端资本主义新自由主义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企业寻求尽可能低的制造价格,以提供尽可能大的利润空间。
美国公司自己什么时候关心过美国的就业?有哪个美国政客想过这一点吗?事实并非是所谓的“不公平做法”的神话,而是美国企业本身将中国视为一个机遇,这要归功于中国庞大的劳动力和完整的产业链。nbs
强调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特朗普的叙事一贯将这种局面描述为一场零和游戏,即中国总是在以牺牲美国为代价获利。事实上,美国企业则从中国获利,并将产品出口回美国。
美国对中国仍然采取的是需要合作时就合作、需要竞争时就竞争、需要冲突时就冲突的方针,其定义合作、竞争、冲突的标准是美国利益,而不是双方利益,因此美国对中国仍然充满强烈的敌对思想,仍把中国当作美国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而不是合作伙伴。这一点没有任何改变。
美方强调要确保两国间的竞争是负责任的,中方则反对以“竞争”来定义中美关系。美国的说法逻辑上本来就很奇怪。要和别人竞争,又要别人负责任,那美国自己负起什么责任?弃约精神?抢盟友生意?
现实在某种程度上教育了华盛顿。它必须缓解与中国的一些冲突,并调整其对华政策的节奏。但鉴于美国国内强烈的反华舆论,调整对华政策的空间有限。
总之,我们对中美关系的改善不能心生幻想。只有等美国内部问题真正无法在现有体制下解决,最终经过内爆走向衰败之后,中美关系才能真正得到改善!我们也不用着急,所有的美好幸福生活,必须靠斗争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