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盆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30张图片告诉你,每一粒粮食都来自不易 [复制链接]

1#
最近各类媒体都在大肆宣传“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道理,是因为现在很多人都感觉到粮食的危机了,但也有一些人不知道粮食是如此的珍贵。对于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来说,饥饿乃家常便饭,对于粮食的重要性是无需多讲的。但对于部分人、特别是有些年轻人来说,体会就不是那么深了。最近,我通过整理,挑选了30张与水稻生产全过程有关的图片,讲述一粒粮食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从图片中也许可以略知每一粒粮食的来自不易。种粮的第一步,就是耕田。光耕田,就要分犁耕、耙平等多道工序。犁耙工夫在农村是一个很功夫,并不是个个会。小时候我就试过耕田,刚开始时,犁下去不是深了就是浅了,深了牛就拉不动,浅了犁就在泥面上走,起不到耕的作用。再就是犁的方向,如果掌握不好,不是犁宽了就是犁窄了,俗话说,教牛只要三个早晨。其实,这人并一定比牛聪明,学三天,你也不一定学得会犁田。第二步是育秧。育秧的技术含量更高,光泡种谷时的温度、湿度就很不好掌握,还要经常熬更守夜。如果秧育不出来,田就得荒废一年。现在,一个村会泡种谷的人都没几个了,不得不采取集体育秧的方式。

平整秧田。

种谷发芽了。

撒种谷。

给秧田盖上保温薄膜。

晒秧苗。

扯旱秧。

过去有俗话说,“农村功夫三门狠,插秧、割稻、扯棉梗。”插秧又分扯秧、挑秧、打拢、插秧。挑秧要劳力,其他都在弯着腰,一天下来,腰酸背痛。特别“双抡”时节插秧,一般早上4点多钟就起床开始扯秧,白天太阳*,皮都被晒掉,田里水温高、两腿像插到开水里一样,就是不干活,光叫你在田里站一天,就叫你受的了,何况还要干那么重的活。收工晚一天,成群的蚊子就来亲热你的来了。早稻一天靠手插,能插一亩田的就是高手了,插晚稻秧就更慢了,根系长,扯不开。插完早稻庆“五一”,插完晚稻庆“八一”,就算是不错了。现在随着育秧技术的改进,许多地方插秧改抛秧了。速度也明显加快了。

打拢。

插秧。

施肥。

打药。

除草。

稻子开始抽穗扬花。

稻谷*了。

割稻。

板稻。

挑毛谷。

捆稻草。

传统割稻现在大多数地方已被各种各样的收割机取代,但山区由于田小、田塍高,不适合机械作业,依然保持了传统的收割方式。而且大多数山区也只有老人干这种活了。

背板桶。

晒谷。

车谷。

卖谷。

碾米。过去碾米一身灰,现在好多专业农业合作社都用上了全自动化的碾米设备了。

大米饭。

稻米做的粑粑。

稻米做的米粉。

稻米做的桂花糖。

插田是一个靠老天爷吃饭的活,遇上天干和雨水多或是虫灾的年份,粮食就会大幅减产,有的甚至没有收成。插田是一个靠力气的活,农业农村农民,是各行各业中最辛苦收入最少的,投入与产出的不成正比,造成了从事农业的人口越来越少。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担心,我们哪天会没有饭吃了。这不是危言耸听。周桂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