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盆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空山回声,我们把什么东西遗落在了远方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权威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文学报·此刻夜读

睡前夜读,一篇美文,带你进入阅读的记忆世界。

春山

假期已临近,

喝一杯春山慢,

到大山的深处,听风,饮泉,吃笋,看云

满目皆绿,是摇曳的翠竹,连绵的青山。

山中怪谈

文/周华诚

刊于年7月25日《文学报》

泡了一杯茶,*菊花。半盏*蕊,一窗绿风。

垄上布置了一案花桌,白色洋桔梗好生美丽。主人邀大家签名写字,我写:见山。

俄尔周公度来,写:看水。

俄尔简儿来,写:听风。

我与临安估计是有因缘。开化也是。我去了开化,就觉得享受。去了临安,也觉得是享受——都是大山怀中也。朋友越峰是临安昌化人,每次回了临安山里,闭门数日或数月,皆有大作诞生,大漆、陶器或是竹编什么的。最为享受的事是睡觉——有天他说,“在山里睡,真的很补。山醒了,我也醒了。”

在山里睡,真的很补——好句子令人赞叹。

居然听到了啄木鸟的声音!

真的好久没有听到了——我们去林家塘,那里有一片金钱松林。古木参天,浓荫蔽日。忽有一长串“笃笃笃笃”急促鼓点从头顶传来。

我一惊。

自童年离我而去,这啄木鸟声也随之而去了!

果真是啄木鸟在啄树。

松尾芭蕉有句曰:“啄木鸟也怜惜庐庵,夏木间伫立。”

啄木鸟以喙叩木,频率真高,我竖起耳朵听,有时也只能听到一连串的声音,第一声最强,其后渐弱——仿佛是一粒石子落入水中,声音在丛林绿野之中荡开涟漪,波纹渐渐扩散,消失。

啄木鸟叩木,速度极快,一秒可达20次。有人估计一只鸟每天撞树次数达到次。如此高强度撞击,换成一个人,早就撞成脑震荡,生活不能自理了。

公度兄怜鸟不幸,不免有些郁郁。聊堪慰藉的是,这顽强的鸟儿,居然已在地球上生存超过万年。

生存法则最残酷,也最合理。万物有灵,且看这片森林里,有多少植物、动物、微生物,是穿越万千磨难才留下来的?

发现一丛树莓,粒粒红果点缀叶间。

树莓之味,可在山林野果之中排行前三,不,前二(第一名空缺)。许多人会将树莓与蓬蘲弄混。树莓其实是覆盆子,长在树枝上,摘下时往往带蒂,果为实心;蓬蘲长势低矮一些,果实空心,故俗名“空心泡”或“大水泡”,摘下时往往是没有蒂了。

我蹲在一株树莓下,仰头一望,全是红果,藏在叶底。

我把这一秘招告诉周公度,约他一起蹲在树莓下,一边摘,一边吃。

这一秘招我很少告诉别人,只喜欢的人才可以分享。*山项丽敏、嘉兴简儿同见之。

金钱松高古,松下林中野果颇多——真好呀。

山中有鹰,时常滑翔于长空。鹰眼犀利,目标是山间竹林里的一只鸡。

鸡仿佛预感有事,心神不宁。鹰收起翅膀,以出膛子弹之势俯冲射出,在长空中划出一条直线。鸡群惊叫,乱窜,钻入荆棘丛中。然而,当鹰重新缓缓上升时,爪下已擒有一鸡,仿佛一枚降落伞。

这是老盛讲的事。

老盛在山间养鸡,就是这样经常被鹰掳走的。

徐悲鸿老鹰图

老盛居于金竹坞山中,离地面数百米,接云雾仙气,其发蓬举,其神淡然,仿佛已修成了山人。山人自有妙计。老盛搬一只竹椅常在老松下坐,喝茶,喝的是野茶;观鹰,观的是鹰击长空。

若鹰收翅,俯冲,则老盛引颈,长啸,声裂空谷。

鹰于是远遁。

余观老盛喝茶处,骋目可达数千米,群山连绵,皆在脚下,云升雾起,不过盆景中物。端的是个好地方。

建议当地文旅局可授一牌,曰:“观鹰台”。

泡一杯野茶,于观鹰台闲坐,山风徐来,腋下生凉。

——仿佛自己也成一只鹰。

*永玉画

猫头鹰有72种叫声。老盛说的。

老盛长年累月居于山中,有什么秘密是他所不知的?老盛端坐,凝神,敛眉,撮口,发出各种各样的猫头鹰的叫声:

欧——欧——欧。

嘟——呼,嘟——呼。

哦啊——哦啊——哦啊……

有长叫声,有短促声,有尖音之叫,有低沉之嘶。

春天有春天的叫法,夏天有夏天的叫法,秋天有秋天的叫法,冬天有冬天的叫法。

猫头鹰还能模拟一些动物的叫声。

能学婴儿哭。

还能笑——老话说,不怕猫头鹰叫,就怕猫头鹰笑。很多人避讳听到猫头鹰笑。

老盛一开始有些拘束,不太习惯讲山里的事。我估计他是吃不准这些城里人,为什么偏偏喜欢听这些。但他很快放下心来,伸一伸脚,喝一口茶,开讲山里的事。

大家噤声,入迷。

老盛越讲越生动,越讲越传神。

众人如痴如醉。

老盛讲:

有老妪与儿媳同住山中,某冬夜,大火沸油豆腐。忽从窗外伸进一只大手来,遍体披毛。二人惊惧。老妪止语,夹起一方油豆腐,在灶上摊凉,放入手中。那手收出窗外。少顷,大手又伸进来,儿媳惊慌,夹起一方油豆腐,未及摊凉,便放入手中。窗外一声惨叫,其声渐远。

老妪说,此地不可久留,赶紧收拾东西,走。

二人趁夜色逃离。

翌日晨,两人悄返视之,房子已沦为一片废墟。

讲到关节之处,老盛端茶缸,缓缓饮一口茶,神情凛然。

真是一个好说书人。

本来想写一篇《垄上相对论》。写着写着,成了《山中怪谈》。

也好。

山中是有许多秘密的。我们来此大山深处,听风,饮泉,吃笋,看云,都是很好的事。

这是一种奢侈——如越峰兄言,“很补的”。

稿件编辑、新媒体编辑:何晶

配图:摄图网

·文学报40周年·

每天准时与我们遇见的小提示:

网站:wxb.whb.cn

邮发代号:3-22

长按左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