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盆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全球化视角下的国际理解教育中国教育新闻 [复制链接]

1#
早期如何治疗白癜风好 https://m.39.net/disease/a_5590707.html

[摘要]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全球变革加速演进,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中国更好地了解世界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当务之急,推动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势在必行。本文尝试厘清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来源、内涵及本土构建,在此基础上阐述推动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国际理解教育;三重张力;本土构建;时代意义

一、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

1.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来源

“国际理解教育”理念是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次大会上正式提出的。当时,刚刚结束不久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伤害,人们希望通过教育达成各国、各文化之间的理解,以实现和平。[1]

“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forInternationalUnderstanding)英文直译为“为了实现国际理解的教育”。什么是“国际理解”?从现有文献来看,最早的定义来自18世纪爱尔兰诗人奥利弗·戈德史密斯,他认为,国际理解是一种感受,即一个人不仅感受自己是国家的一员,同时也是世界的一员。[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副总干事沃尔特·刘易斯也曾尝试对“国际理解”进行定义,他提出国际理解是一种能力,即人们能够批判而又客观地观察和评价彼此的行为,无论他们来自哪里或属于哪种民族文化。[3]与戈德史密斯的“感受说”相比,刘易斯的“能力说”更进一步,体现出其对于人们发挥能动性、改变现实状况的期盼。

至于为什么需要“国际理解”,印度甘地研究评议会议长拉达克里希南曾作出如下解释,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不谋而合。

“曾经被海洋和大陆分割的世界今天在物理上是统一的,但是仍然存在怀疑和误解。对我们来说,重要的不是分开生活,而是一起生活。我们应该理解彼此的恐惧和焦虑、抱负和愿景。我们要杜绝种族灭绝、奴役或种族隔离,要为种族和谐而努力。无论是德国人、美国人还是俄罗斯人,本质上都是人类。我们不要忽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让我们学会生活在一个世界共同体(WorldCommunity)中。”[4]

如果说“国际理解”是目的或愿景,那么“国际理解教育”就是手段。该理念一经提出,就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支持。时至今日,国际理解教育实践已开展70余年。虽然人们愿景相似,手段却各不相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姜英敏认为,国际理解教育经历了在全球层面、在各个国家、在不同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产生出四大理论分支:

一是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理解教育理论,以“全球公民”为培养目标,以“世界和平”为实施目的,强调文化间理解、人权、民主、和平、可持续发展等核心价值;二是在国际合作的前提下,来自区域性国际组织,例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或部分国家间合作提出的国际理解教育理论,以培养“全球责任感”为目标,旨在解决全球化所带来的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以全球责任意识、区域合作意识为核心价值;三是各国为提高国民的国际竞争力建构的国际理解教育理论,以扩展全球视野,提高国际沟通能力、外语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为教育目标;四是各国为解决全球化所带来的国内问题而形成的国际理解教育理论,以促进国内各民族、多元价值和多种处境群体之间的和谐共生为目标,以民族教育、移民教育、海外子女教育等为内容。[5]

全球化视角下国际理解教育的三重张力

2.国际理解教育的三重张力

纷繁复杂的各类理念相互影响、相互碰撞,构成了国际理解教育理念中的“三重张力”。一是培养“全球公民”和“合格国民”之间的张力。二是培养“全球竞争力”和“全球共生力”之间的张力。三是“外向全球化”和“内向全球化”之间的张力,其焦点是全球化给本国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即“内向全球化”)是否属于国际理解教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