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盆子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古代学堂里,讲述你不知道的那些故事
TUhjnbcbe - 2023/10/26 17:46:00

当我们说起古代,常会想起一些大文学家、大思想家,比如朱熹、王阳明、王夫之、曾国藩等等,还会经常听到古时候的孩子读书的故事。那么古代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呢?在学校中又秉承着一种什么精神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古时候的学校那些故事。

古时候的大学就是书院了。书院的讲学是很自由的。包括内容自由和方式自由。内容自由是说他的子弟要读哪些书,要教哪些课完全由自己来定。方式自由指学生的随意性,学生来到书院,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比如说你不是岳麓书院的学生,也可以来听。寄居到那里,住一个月或者住一个假期,在那里读书、听课。可以说,古代的学者都是这样的。久而久之,就培养成了一种自由的学术空气。

01自由

比如说在岳麓书院,宋朝哲学家叫张栻,他是湖湘学派的集大成者,与朱熹、吕祖谦合成东南三贤。他曾在那里做院长,那时叫山长。他又邀请了著名的哲学家朱熹,到这里来一同讲学。朱张虽然都是儒家,但是具体的学术观点是有差别的。两个人同时在这里讲课,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朱张会讲。

朱张会讲

据说那个时候,去那里听讲的络绎不绝。骑着来的马几乎把水塘里的水饮干了。有人描绘说,“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下图就是岳麓书院的饮马池。一池塘的水都被马喝干了。可以想见听者之众。也说明自由的讲学吸引了更多的学者来这里研修。

岳麓书院饮马池

我们再看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明代大学者顾宪成创办。他因此而被称为东林先生。同时也是东林*的领袖,思想家。他号召人们在这里读书、讲学、爱国。他还在这里题了一幅对联,很有名气。至今还被保存在依庸堂上。那就是: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一对联提出来之后,全国大噪。可以说家喻户晓。成为了千古名联。

其实,在廊柱上还有一则对联,

主敬存诚坦荡荡天空地阔,

穷理尽性活泼泼鱼跃鸢飞。

这两则对联,写出了儒家的做人的准则,也显示出了为人的境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个人修养来说,我们做人要心存敬畏之意,胸怀坦荡之心,如此才能感觉到海阔天空。当然我们还要学会入世,斗室虽小,心里装着的却是天下。胸怀只有如此宽广,才会实现个人的最大价值。仰不愧天天,俯不怍于地。

东林书院依庸堂

正是在顾宪成的感召下,这里成为读书人向往的中心,很多人慕名而来。后来这里成为了一个东林学派,甚至成为东林*。

02讲堂

正是自由讲学的风气,使书院的建筑特色格外明显。那就是讲堂成为了书院的核心。它并不一定是多么高大宏伟的建筑,但却是精神的中心。比方说,岳麓书院的讲堂,外表看上去平淡无奇,却确实是岳麓书院的精神空间。所有最重要的学术活动,都在这里举行,包括我们上面说的朱张会讲。

岳麓书院讲堂

讲堂内部,非常显眼的就是那两把椅子了。就是纪念当年的朱张会讲。两位大学者讲述不同的观点,全国上千的学者汇集到这里来聆听。盛况空前。可以说,这两把椅子体现的是学术自由的风气。

上面有三个匾额,一个是学达性天,是康熙皇帝题的。是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对传承理学,培养人才的贡献,意思是通过学习达到修身养性,明识天理,达到“性”与“天”齐、“性”和“天”的和谐统一。

另外一个匾是乾隆皇帝题的,“道南正脉”是说岳麓书院的地位影响。学问高深,学脉源流使它已经成为湖湘文化的象征,长沙的文化圣殿。最外面是第三块匾额,上书实事求是四个隶体大字,对后世影响深远。

岳麓书院讲堂的轩廊

据说,这个实事求是匾额,是清朝末年,岳麓书院改为高等工业学堂。一个从德国留学归来的人,叫宾步程。他是湖南人,年被公派到德国柏林工科大学留学。学习的是机械工程。归国后,担任了高等工业学堂的校长。这四个字就是他题的。

上图是岳麓书院讲堂外面的轩廊。当听讲的人多了以后,就可以在这里。轩廊里有整齐严肃碑(如下图),就相当于校训。

岳麓书院整齐严肃碑

下面是湖南天岳书院,是规模在湖南省内仅次于岳麓书院的。封墙体现了地域建筑风格。这里还是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的纪念馆。

天岳书院

03斋舍

天悦书院两边还有斋舍,那就是学生的宿舍(如下图)。古代的书院一般的布局也就是这样的。大门一进去就是讲堂。后面是藏书楼。讲堂前面是个大庭院,两边是一排排的长条形的宿舍,又叫斋舍。平时老师没有讲课,学生在这里面,住宿看书。或者去书楼里借阅图书。全国各地的书院的布局大都是这样的。

天岳书院平面图

下面这是江西洣泉书院,虽然是一个小书院,但是在偏远的小县城里,也是很有名气的。它始建于宋代,原叫烈山书院,清嘉庆2年增修斋舍,因县境内有耕熟岭,山下出泉,清纯不染,涓涓不息,是为洣水之源故名。书院有对联“莫叹山城书院小,缘仪楚地圣贤多”别有韵味。

洣泉书院

书院自由的讲学和研修,还需要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那就是藏书楼。

04书楼

下图就是岳麓书院的御书楼。一般的书院都有藏书楼。为什么这里叫御书楼呢?这是由于岳麓书院的名气很大。从宋朝开始,一直到清朝,历朝历代都受到皇帝的褒奖。或者皇帝亲自题匾,或者送书籍。正门上,“岳麓书院”几个大字就是宋真宗皇帝题的。“学达信天”康熙皇帝题的。“道南正脉”乾隆皇帝的。所有的这些题字还有书籍,就藏在这里,所以叫御书楼。

御书楼

05蒙学

中国古代除了以上说的这些高等教育的书院外,还有一些启蒙类的书院。这类书院有时也叫蒙学。湖南辰溪五宝田村是保存得非常完整的一个古村落。这个村子里有一个耕读所。中国古代属于农耕文明,讲究耕读传家。“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成为好多家族的家训。

下图就是一个类似小学校的学堂。它把公共空间和学校融合到了一起。下面一层是村子里的公共粮仓。上面是一排排的教室。

宝凤楼

建筑是石头的历史。当我们写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仿佛是在循着古人的脚印,在一个又一个书院里徘徊,在一个又一个讲堂里聆听。仿佛那里不是空荡荡的,有朱熹有张栻,他们眉彩飞扬,兴致勃勃,讲授着做人的道理。而下面坐满了学生。连轩廊里也是人。

我好像还看到了老师带着学生漫步在山间,谈论着人生的道理,时不时的传来爽朗的笑声。而乡间那所蒙学里,则是孩子们高声朗读的声音,远远的就能听得到。

我想这就是书院的价值,它传承的不仅是历史,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那种孜孜以求向善向学的精神!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代学堂里,讲述你不知道的那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