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盆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明确定义教育惩戒,中小学教育既要有温
TUhjnbcbe - 2024/4/10 17:07:00

中国有一句古话,棍棒底下出孝子。古人认为,在棍棒的威力下,孩子更容易走上正途,因为疼痛感会让他们明白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

戒尺

这也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那时的私塾老师手中都有一种秘密武器——戒尺,专用于对学生的惩罚。在鲁迅先生的《三味书屋》中,就提到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有一把戒尺,不过很少拿来用而已,可一旦孩子不服管教,只是高高扬起,也已很有威慑力了。

而少年邹韬奋就没这么幸运了,在父亲面前背“孟子见梁惠王”时,桌上就放着一根两指宽的竹板制成的戒尺,想不起来了,父亲就拿起来打一下,半本书背下来,“右手掌被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可见,很多名人都是被“打”出来的。

近年来,“体罚”已成为一个敏感的字眼,即使老师只是对学生稍加呵斥,也会被群起而攻之,轻则受到处罚,一旦引发舆情,甚至会丢掉饭碗。因此,有老师无奈地说,自己每天上课都小心翼翼,不敢对学生说一句重话,更不敢动学生一根指头。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是教育理念的转变。人们的教育理念,已由以前简单粗暴的“惩罚式”,认为“不打不成才”转变为现在春风化雨的“说教式”,认为体罚是老师不负责任的表现,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为主。

溺爱孩子

二是家长态度的转变。以前很多家长都是被打大的,认为对孩子适当体罚并不为过。随着推行计划生育,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谁还不将其视为宝贝,自己含在嘴里都怕化了,一旦孩子在学校受到委屈,更加不依不饶了。这才有了一幕幕家长大闹学校,甚至追打老师的闹剧。

三是学习态度的转变。相较几十年前,现在孩子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变化。“内卷化”时代,每个孩子在学习上都使出了自己的洪荒之力。而且现在孩子的承压能力普遍不强,坠楼事件屡屡发生且呈现出低龄化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更多考虑的是在完成既定教学任务下,如何给孩子适当减压,而不再是一味加压了。

但是,中小学生毕竟还是一群不谙世事的孩子,自律性不强,难免会做出一些违反校规校纪的举动,这时候,老师管还是不管?怎么管?就成了摆在学校、老师面前的一个大问题。管的话,难免会有过激的语言,惩罚的举动,而这不异于是给自己找麻烦;而不管的话,又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秩序,对遵守纪律的孩子也不公平。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越是畏手畏脚,越是滋长了校园的不正之风,也是校园霸凌事件屡屡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老师不敢管、不愿管,害怕“羊肉没吃到,反倒惹得一身骚”。如何让老师的腰杆硬起来,让学校的管理硬起来就成了当务之急。

针对这种情况,近日《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颁布,于年3月1日起施行。

《规则》定义了什么是“教育惩戒”,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

学校、教师有教育惩戒

从教育惩戒的主体看,明确了是学校和教师,而学校中的勤杂人员等不能对学生进行教育惩戒;

从教育惩戒的范围看,限定了在学校之内,具体来说是学校和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一旦出了学校范围,超过教学范畴,就不在此之列;

从教育惩戒的对象看,是违规违纪的学生。按照《规则》规定,学校应当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在广泛征求家长、学生、教职工意见基础上,依法制定、完善校纪校规,既然是教育惩戒相关方的共识,一旦违反,给予教育惩戒就合情合理了。

从教育惩戒的内容看,《规则》明确了六种情形,其中有“故意不完成教学任务或者不服从教育、管理的”、有“扰乱课堂秩序、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有“吸烟、饮酒,或者言语失范违反学生守则的”、有“实施有害自己或者他人身心健康的危险行为的”、有“打骂同学、老师,欺凌同学或者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另有一条口袋条款“其他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可见,对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好、体育不达标等未实现教学意图的,不适用教育惩戒措施;

教育惩戒有一定限度

从教育惩戒的方式看,只能用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如老师可以点名批评、责令赔礼道歉、口头或书面检讨、适当增加额外的教学或班级公益任务、一节课堂教学时间内的教室内站立、课后教导等,学校则可以指定德育工作负责人予以训导、承担校内公益服务任务、接受校规校纪等教育、暂停或限制参加校外集体活动等,对违规违纪情节严重的,具有一定承受力的年龄稍大学生,还可以采取不超过一周的停课、停学等较为严厉的惩罚措施。但一般意义上的辱骂、责打等体罚措施是明令禁止的,而且也不可以实施“连坐”,即因一人的过错惩罚全体学生;

从教育惩戒的目的看,其出发点是让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这一方面为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从中小学教育来看,以前我们过分强调规矩,强制性的措施用得多,对孩子的内心需求重视不够,关心关怀不够;而随着教育理念转变,特别是媒体舆论的高度发达,学校、教师对教育教学畏手畏脚,生怕一些行为会刺激到孩子、家长,导致了学校教育偏软。

家校教育融合

《规则》的出台,一方面明确了“教育惩戒”的定义,让学校、教师有法可依、有据可循,能放开手脚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家校教育融合,避免脱节,也是对近年来中小学教育只重视温度、忽视尺度的一次纠偏。同时,也为减少和遏制校园欺凌事件提供了有力保证。

1
查看完整版本: 明确定义教育惩戒,中小学教育既要有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