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盆子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如何看待文化传统,对教育现代化的作用,以
TUhjnbcbe - 2024/5/18 16:52:00

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我们无时无刻不遭遇着文化传统的影响,对于其促进作用通常无感,但对其阻碍作用感受颇深,由此产生对传统的排斥,进而导致教育中长期存在“传统”与“现代化”的矛盾,为此,需要理清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可是,虽然“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教育学的基本问题,但是相较有关“教育与政治”“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研究,学界关于“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探讨明显不足。

尤其是在我国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实践中,文化传统作用于教育现代化内在规律的存疑,导致了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文化传统对教育现代化的作用机理。

探讨作用机理的首要前提是明晰“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的概念。基于“文化是生活方式”的理解,“文化传统”是指从过去一直传承到现在影响人的生活方式的精神观念体系,其核心是价值观念。它不是静态凝固的,而是随生产方式的变化而演变,包括文化传统的传承、扬弃、现代转化过程。

基于“现代化是科技化”的理解,教育作为社会有机体的一部分,将“教育现代化”理解为教育不断适应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其实质是科技在教育中的广泛运用。教育现代化具有诸多特征,其中,“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既是教育现代化的最基本特征,也是其实现途径。只有教育与先进的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将生产中的先进科学技术引入到教育当中,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可见,教育现代化是由现代生产方式所决定的。

历史唯物主义是探寻文化传统对教育现代化作用机理的根本方法论。文化传统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尤其是由物质生产方式所决定。教育现代化也由生产方式所决定。因而,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不是因果关系,而是在生产方式这一共同根源作用下的“一因两果”,两者是相关关系。

有人认为文化传统阻碍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但若忽视了落后的文化传统是由落后的生产方式所制约的,这就成了“文化决定论”,属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历史唯心主义观念。因而,文化传统对教育现代化的作用,实质是其背后的生产方式对教育现代化的作用。

探讨文化传统作用于教育现代化的机理,从分析文化传统的要素切入。受社会存在的制约作用,文化传统具有历史性与民族性。由于受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总会有一些基本的、本质的精神观念,能够适应人类历史发展时期某个阶段的生产方式,形成有利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生活方式的背后尺度,就是历史性文化传统。

但是,身处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人们,在不断改造和利用其所处的自然条件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生产地位和社会关系,进而形成特有的生活方式及其背后的精神观念体系,即民族性文化传统。历史性文化传统与民族性文化传统对教育现代化产生不同的作用。

为考察文化传统对教育现代化的不同作用,选取了黔南三都水族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研发现:一是历史性的文化传统影响教育现代化的水平。

历史性的文化传统贴近物质生产,易随着物质生产的改变而改变。因为各国家、民族的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同步,使得历史性的文化传统具有先进与落后之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性文化传统能够促进现代生产方式的发展,就促进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提升,若阻碍现代生产方式的发展,则阻碍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水平。

二是民族性的文化传统影响教育现代化的形态。民族性文化传统主要通过影响文化主体的教育需求而影响教育现代化的形态,作用于教育观念、制度、知识、器物层次的现代化形态。

并且,民族性的文化传统对教育现代化形态的作用是有规律的.体现在:其一,在静态结构上,民族性文化传统内部成分距离物质生产越近,对教育现代化形态的作用越小,距离物质生产越远,作用力度越大。其二,在动态发展过程中,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水平的提升,民族性的文化传统对教育现代化形态的作用会越大。

从理论上探寻文化传统作用于教育现代化的机理,最终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实践,为此提出相应策略:一是要遵从生产方式在文化传统作用发挥中的限度作用,先改造生产方式以实现改造文化传统及其对教育的消极作用,同时要传承与传播适应现代生产方式的文化传统,且教育中文化传统的现代转化也要适应现代生产方式:二是要正视现代科技在文化传统作用发挥的引领作用。

要顺应现代科技带来的文化传统变革,传承文化传统中的民族科技,并且重视教育中现代科技的民族化:三是要注重文化传统对教育现代化个性的生发作用,实现历史性文化传统的民族性转化,在认清文化传统的历史性与民族性、落后性与独特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掘民族特色文化传统以促进教育现代化的个性发展。

文化传统对教育现代化的作用机理是复杂的,探讨文化传统对教育现代化的作用,不能采用静态的、表象的、局部的方法论,简单讨论两者的作用。而是要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理论出发来挖掘文化传统对教育现代化的作用机理。

由此可知,文化传统由生产方式决定,教育现代化也由生产方式所决定,两者不是因果关系,而是在生产方式这一共同根源作用下的“一因两果”,两者是相关关系。文化传统对教育现代化的作用,根源在于生产方式。具体的作用过程是历史性的文化传统影响教育现代化的水平,民族性的文化传统影响教育现代化的形态。

本研究探讨文化传统对教育现代化的作用机理,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实现,首要的是提升教育现代化的水平。历史性的文化传统与社会生产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社会生产水平的提升,可以增加历史性文化传统中的先导性因素,这些文化因素同时又能促进现代生产的发展,实现文化传统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因而,要实现文化传统对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作用,需要大力发展现代生产,以增加历史性文化传统的时代性与先导性因素,有助于通过教育与最先进的生产劳动相结合,将生产中的先进科技引入并运用于教育,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看待文化传统,对教育现代化的作用,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