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玖
重庆人,博士、出站博士后;“审艺学”和“艺术教育社会学”“族群社会艺术学”创立者。创生了独具个人教育理想的“润泽艺术教育思想”和“泽园教育模式”。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与设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内访问学者指导教师、留学研究生指导教师。
尽管中国现在的“艺术教育”实践活动和研究活动不再是个别现象,但是欠缺“艺术教育学科”意识、无处不在地误解艺术教育的问题却并非个别现象。尤其是对“艺术教育”概念的认识含混和行为匹配失序的问题最为突出,究其主因有两个:一是学术视野差异,二是欠缺学科立场。所谓学科立场,是指以学科的态度和规格去认识和对待类型知识之存在。学科,是指人类文化分类识别体系。在而今的艺术学门类中,诉求整全性深入建构学科知识系统和促进学科功能释放最大化是一个现实的任务目标,而从学术视野和学科立场上对艺术学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艺理学,下文同)中的“艺术教育学学科”予以系统审视、认知和结论更显急迫性。当今中国的艺术文化教育已经是一门显学,包括家庭的艺术教育+学校的艺术教育+社会的艺术教育+个人艺术教育。为避免艺术教育的学科盲流化,笔者于此主张对艺术教育应该确立起“学科体系性认识”意识、立场、方法和成型学科知识系统的观念,这是“学科立场中的艺术教育概念”议题所要阐释的最基本的主题内涵。总之,在艺理学一级学科中应该给予艺术教育基于学科力量形成属于自己的学科力量及其知识系统网络与价值的机制与空间。
一、艺术教育需要自身的系统学理支持
世界上存在艺术文化传承的客观事实,直接规定着艺术教育行为的存在,好比“有儿就必有母”的道理一样。所谓艺术教育需要自身的系统学理支持,是主张和强调艺术教育运行应当依循和守候自己的一套道理法体系。问题是艺术教育自身的“一套理法体系”在哪里或者说是怎么形成的?这就需要从艺术教育学学科及其学术角度去思考和探究。其中,通过充分认识艺术教育的恒定命题和基于清淤艺术教育问题来寻求系统性建构和发展艺术教育学科是必由之路。只有在艺术教育学学科的逻辑与认识和实践范畴中,才有可能集中智慧力量去系统性探究,并有可能形成艺术教育思想、艺术教育认识论、艺术教育方法论等艺术教育学理体系、艺术教育话语体系、艺术教育技术体系和艺术教育价值体系,真正实现形成艺术教育有自身值得守候的和支持的自身学理之目标,让每一种艺术教育活动都能行之有效。
(一)认知恒定的艺术教育命题
恒定的艺术教育命题,是指艺术教育领域持久性稳定可究的议题。时下,从追问和讨论艺术教育恒定命题入手,不仅可以更便捷地认知到确立和建构艺术教育学学科的重要性和价值意义,而且也更进一步明白有价值的新命题多出自学科专业学术之中的道理。
追问认知和提出艺术教育恒定命题的实质和根本动机,是在于诉求解决和做到两个基本事项——对艺术教育存在要始终心中有数+找到实现艺术教育有什么新的可能性。在人类社会演进历程中,基于心中有数地提出新命题往往是行为的新希望与前途所在,任何学科的每一篇专业博士论文,不就是要完成和达成这样的任务目标吗?否则,社会新思想、学科领袖、专业英才的价值和地位就不会被人们公认和敬仰。
从存在、逻辑、学术的综合视点审视,不难发现艺术教育的恒定命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追问“什么是艺术教育的恒定命题”本身就是艺术教育学学科中的一个恒定命题。一门系统性文化学科的建立和持续存在,是不能缺少自在命题的提出和有深度的阐释的。二是艺术教育应当永远依循和守候自在命理。艺术教育命理包括艺术教育自身的思想、学理、规律、经验、历史和知识系统等自在价值。然而,艺术教育自身的命理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生成于艺术教育学这个学科的学术中。如果欠缺了艺术教育学这个根本的学科存在及其学术作为,就等于艺术教育失去了自我的生命源泉。三是要怎样做才是真正的艺术教育?回答和解决这个问题,也有望在确立和不断建构的艺术教育学学科中获得。只有当一个存在被不断地叩问和系统研究的时候,这个存在才有可能趋向更加实在,其存在价值也才会更加显现。
中国当下艺术教育最急迫和应该做的事是什么呢?解析和回答艺术教育学科的这个现实命题,是既有难度也很复杂的。从根本上讲,中国艺术教育业界在目前最紧迫和应该做的事情,一是确认“艺术教育学”的学科地位与价值,二是深入研究和建构“艺术教育学”学科及其知识体系,三是探寻中国艺术教育活动新的升级版本,四是持续探寻和建构中国艺术教育学派。艺术教育本身是一种融合、催生、锻造、成型各类社会性“艺术动物”的智慧外化交流路径与工具性行为。搭建艺术社会流动之梯①、承传创生中华艺术文明、多出艺术思想、多出艺术人才、多出艺术作品、持续滋养人类、以作品回馈增厚学科知识体系,始终是中国艺术教育学科的使命。
总之,专注提出和研究艺术教育新命题,能够有力促进艺术教育学科发展。
(二)消除阻碍艺术教育学科发展的问题
有效研究、建构和发展艺术教育学科,是需要发现和清淤式解决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尽管中国眼下的艺术教育问题不止一两个,但是如果从“中国当下艺术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的角度看,及早消除对艺术教育学的误解和行为的错位是两大现实问题。
消除对艺术教育学的误解,是指终止不正确或片面认识、理解和对待艺术教育学学科存在及其本质和价值的状态。长期以来,人们对艺术教育学学科的最大误解主要在“三大遮蔽”上:一是遮蔽了艺术教育学学科自身的独立性存在事实。突出表现是把对艺术分门别类的教学活动等同于艺术教育学。比如,一说到研究艺术教育学,就直指讨论如何教美术、如何教舞蹈等部门艺术文化教学的事。或者说把研究音乐教育、戏曲戏剧教育的事项误认为等于研究艺术教育学的内涵。二是遮蔽了艺术教育学的学科本体属性。比如,要么是只把艺术教育学等同于一种教授艺术技法的活动,或者认为艺术教育学就只是一种理论研究形态。三是遮蔽了艺术教育学学科自在的知识价值和功能地位。比如,有人认为艺术教育学不是艺术学科的一种专业,甚至否定艺术教育作为学科和专业存在的事实。这是由类如只承认世界有男人和女人之存在,而不承认有“人”之存在的奇怪认识逻辑所致。总之,消除对艺术教育学的误解,就是诉求从根本上确认艺术教育业已存在的学科意义与学科价值。
消除艺术教育行为错位问题,是指终止无序、无思想、无晋阶的艺术教育活动状态。艺术教育的无序,是指艺术教育行为欠缺应有规格化与体系性状态。学位论文缺失学科立场和专业视点、不遵技术规范、不生新知、缺失学理结论、表述混乱,就是规格观念欠缺或弱化的表现。艺术教育的无思想,是指行为主体欠缺独立的艺术教育观念。比如,一些办学时间并不短的专业院系,在自己的办学定位上,依然缺乏清晰、稳定的艺术教育思想、观念和恒定价值观。能够稳定地把一代代学生从头到脚变成了艺术文明人②,是需要独立的艺术教育思想及其艺术教育实施程序才能办得到。同时,在诸多艺术教育活动中,对学生的干预大于对学生艺术天性的尊重,也是欠缺独立的艺术教育思想、缺失艺术教育观的结果。艺术教育的无晋阶,是指没有基于新学理开发出更新性艺术教育新版本。那种长期以来实施的千篇一律或抄袭或模仿的艺术教育状态,以及在自己的专业教育教学设计与行为上,无激情、无个性、无风格、无更新、无特色的状态,就是“无晋阶”态。在当代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在强调和诉求升级换代生成新版本的时代,各艺术教育主体也的确是应该思考和提出自己的“新版本”何在的命题。当然,这就需要艺术教育学学科作支持后盾。消除艺术教育行为错位问题的核心,是要解决不匹配的问题,包括三大方面,一是解决实践活动意识大于学科立场意识的问题。典型状态是有艺术教育行为者的心中有活动无学科的认识与行为状态,由此导致自己的艺术教育行为总是呈现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窄视野状态,这是中国艺术教育在目前最突出的问题。二是解决重法轻理的问题。在艺术教育社会中,普遍是关心自己或别人“如何教”的事项,至于个人“要给出什么+能给出什么+给之后成什么”的一些关键性的体系性主题内容则被忽视,由此导致艺术教育行为的偏失之弊。三是惯例大于学术的问题。这些年来在艺术教育中的同质化、跟风性、经验式行为盛行,随之而来的不良状态是艺术教育开展的学理依据单薄、自我艺术教育理论生成力量弱化、艺术教育更新性晋级步伐缓慢。比如,在学院艺术教育的评估中,很难见到有自我定义的成体系的艺术教育学理及其独立模式系统。在中小学的艺术教育中,凡谈及艺术教育的变革,多是一阵跟风式热闹之后,趋于实质性成果虚弱的状态。总之,解决艺术教育行为错位的问题,不仅应当在艺术教育之设计、实施、评价的匹配实现上多加注重和研究,更关键的是要能够获得艺术教育学学理的支持。
二、艺术教育活动“不等于”艺术教育学
教育,是指专门化度人成事之事③。而认识和进入艺术教育学学科是有特定门槛的。所以,有效区分艺术教育活动与作为学科的艺术教育学系统,是真正认知和理解艺术教育学学科的基础性内容,也是对艺术教育学科进行“概念性的问题解决策略”④研究的尝试。
(一)活动的艺术教育
活动的艺术教育,是以活动的方式审视组织艺术文化传习实践事实。广泛性、多样性、可见性、变迁性是艺术教育活动最鲜明的特征。从人类生活史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人类漫长的社会发展史中从来没有缺席过艺术教育这种人类文化传承活动。无论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公元前1万年前至约公元前21世纪)文化,如马家窑文化中的彩陶造物等存在,还是在人类史前社会的部落仪式中,都包含着艺术教育活动,只是这种活动的艺术教育只能算作人类最初级的萌始状态。
活动的艺术教育这条长河,也映现了人类漫长的传习艺术文化自己的历史。而今深入其中,能获得对艺术教育存在的诸多认知和对未来的展望路径,包括明确进一步应当研究和确定艺术教育学学科的理由和应有的战略性发展视野。
如果以社会性质、活动走向为认识划分依据,中国从古至今活动的艺术教育可以分为7个版本。如果把整个古代艺术教育活动称为1.0版本的话,那么,从年到年的整个艺术教育世界,可划分为具有传承和连续性升级的6大版本:-年为2.0版本、-年为3.0版本、-年为4.0版本、-年为5.0版本、-年为6.0版本、年则以“在线上”方式开启了多层次、大规模、系统性、技术性、探索性、深入性、非界线为特征的艺术教育7.0版本,接下去在置身“后疫情+5G时代”⑤,以及未来中国的艺术教育将以什么新的面貌、内涵系统、教育模式、风格特征呈现,则是作为学科的艺术教育学在当下需要着力思考和研究的主题。
总之,活动的艺术教育不等于艺术教育学。活动的艺术教育仅是艺术教育学科系统中的一种存在因素,它更多的是处在艺术教育学科形而下系统的方法层面、经验层面、技术层面。当然,也是艺术教育学学科天然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