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是我们教育的最高目标和本质要求。今天这篇文章将从两个角度来和大家聊一聊“育人”的相关话题。
01何为“育人”
“育”即教育,对于对受教育者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培养即为育人。
自古以来,中华文化的传统,中国教育的传统,从来都是重视“做人”的传统。这种优良传统持续到现在。无论如何,教育人是目的,不仅是工具,教育的目的就应该是“育人”。
02如何“育人”
“德”在我国人才培养目标中居于首要地位。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德行的培养对于每个个体都是重要作用的。德行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孩子的一生都是有益的。
育人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社会、国家、家长多方面的共同发力。教师不仅是知识之师,更是人格之师。要做技师、经师,更要做道德之师,做人师。
当然,育人的主体还是学校和老师。要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功能,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转变惯性思维概念。教师要消除对于“优等生”和“问题生”在认知上的差别,防止对于两类学生在教育行为上的差距。
二、是转变自身的角色思维。教师要明确,自己与学生是处在平等的地位上,要将自身的“说教”转化为对于“问题学生”的多方面考虑,真正的发挥育人的作用。
好老师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教育教学和实践培养,让学生拥有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关键能力包括:生活力、实践力、学习力,自主力、合作力、创造力等。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课堂是主渠道,要采取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让学生学会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家长在其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家庭教育是“育人”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孩子在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家庭中所占据的时间比较长,家庭成员的一言一行对于孩子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大家如果还要什么别的观点欢迎大家留言到评论区,祝大家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