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首付、包拿证、可介绍工作!”这样一套组合拳的攻势,让人们仿佛看到了天上掉下来的那张“馅饼”,殊不知,在这一连串“保障”的后方,却是一些假借培训之名而敛财的不规范机构。
“家庭教育指导师”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受国家政策扶持,其行业前景被社会人群普遍看好,然而,正是这种一致看好的未来前景,成为了社会上一些不规范培训机构的“敛财”突破口,以不被行业认可的职业证书“哄骗”他人报考,最终导致报考人遭受财产损失。
针对培训市场的乱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印发《关于开展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对面向社会开展的与技能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相关的技术技能类培训评价发证活动进行专项治理,进而抑制乱收费、滥发证现象。
国民素质提升“照亮”家庭教育的行业前景
如何完善青少年教育体系,让青少年拥有更为出色的成长环境?这是当下教育行业着重思考的问题,纵观我国传统教育体系能够发现,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十分依赖校园教育,这真的正确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随着社会发展与整体素质的提升,人们逐渐意识到了单纯依赖校园教育的短板,并逐渐摸索到了青少年正确的成长教育模式——家庭教育与校园教育相结合。
相比于校园教育,家庭教育才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经历了第一堂“思想政治课”,如果未能在“开篇”做出良好引导,那么后续想要更正就会显得困难重重;此外,在青少年接受到校园教育后,仍有更多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如若不能利用好这些“黄金时间”,那么对于青少年日后成长会起到阻碍作用。因此,在未来青少年成长教育的进程中,家庭教育的受重视程度将不断攀升。
在社会人群认知的不断提升过程中,家庭教育逐渐受到了应有的重视,然而,接下来面临的问题是,并非所有的家长都能够掌握家庭教育的技巧,不懂教育的家长应该如何做好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家庭教育?无非有几种途径,要么自己成为专业的人士,要么寻求专业的人士。
家庭教育指导师行业因此而诞生,今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张志勇建议将“家庭教育指导师”列为职业,由此可见,其具有宽广的未来从业前景。然而,笔者又为什么会在前文以家庭教育指导师行业来举例当下培训市场的乱象呢?原因在于整个行业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还不够成熟,顶层设计的不完整导致相关培训机构在运行过程中常出现乱象。
重金“考”的证,却不被行业认可?
借助家庭教育在未来青少年教育体系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指导师行业成为不少人群未来从业选择的“香饽饽”,然而,在众多人还未“品尝”到行业红利的时候,却先成为了一些不规范培训机构的“韭菜”。
根据央视新闻的调查数据显示,年7月到今年2月,全网有关家庭教育指导师舆情信息达到条,其中,负面舆情信息条,占比超过四分之一。而在负面舆情信息中,关于家庭教育指导师证书存在虚假宣传的占比也达到五分之一。
这些虚假宣传的机构对于行业与消费者心理做足了功课,他们首先会通过介绍“该行业未来出色的就业前景、高达15w-50w的年收入空间”使人向往,而后便会据此宣传自身培训课程,通过“无门槛入学、短时间可拿证、考前下发密卷确保一次性通过、学成后可介绍工作”等方式进一步引导,过程中,他们还会展示出规范的职业证书,以获取人们信任,通常情况下,很少有人能够拒绝这样“优厚”的条件,纷纷报名“考证”,不规范培训机构也因此完成从虚假宣传到变现的过程。
然而,消费者人群在交钱完成一系列学习后,所得到的“职业证书”往往并不规范,好的情况可能会获得其机构自身“认证”的、不具效力的职业证书,不好的情况则是干脆拿不到证书,最终导致消费人群蒙受财产损失。
职业证书报考无捷径,消费者需谨慎对待
从“家庭教育指导师”的事例能够看出,当下我国培训市场的监管仍有着很长的发展道路要走。
针对培训市场的乱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印发《通知》,对面向社会开展的与技能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相关的技术技能类培训评价发证活动进行专项治理。该通知的印发主旨就在于抑制乱收费、滥发证现象,促进我国教育培训市场健康有序发展,避免社会人群遭受财产损失。
此外,在当前社会下,消费者依旧应该对于培训机构的报名需要慎之又慎,应着重考察其是否具备行业公信力,确认其下发的证书能够被相关行业所认可。
家庭教育行业方面,相关条件可参考中体教培日前推出的《家庭运动健康指导师》项目,该项目旨在以家庭为单位,普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大众运动健康水平,从而促进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发布同期,中体教培还特邀四位大众健康权威专家学者召开专家座谈会,向大众普及家庭运动健康指导师对于个人以及家庭的重要意义,深化“家庭运动健康”的概念,并且针对家庭主要成员一些常见的健康问题,给出针对性的建议与方案,提升大家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
如《家庭运动健康指导师》项目这样过程完整、思维逻辑清晰、行业背书充足的相关培训项目,方是社会人群可选择入行“家庭教育”的正确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