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盆子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干货国内开放银行图鉴
TUhjnbcbe - 2025/5/20 22:19:00

来源:互联网金融

文/薛小易

来源/银行科技研究社

“金融服务无处不在,就是不在银行网点。”银行创新教父布莱特.金这样说,预示了银行服务的无感化,而这种无感金融服务靠的是银行服务与场景的深度、无缝融合。

时间来到年,年被称为开放银行元年。随后,年央行发布《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年)》,加大对金融科技的顶层规划,加速了科技赋能金融的进程,数字化发展迎来好时机,开放银行成为热门概念,也迎来新篇章。

那么,什么是开放银行呢?

亿欧智库认为,开放银行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以API技术为手段,通过与商业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共享数据、算法、交易、流程和其他业务功能,聚合更多生态场景,为用户提供无感、无缝、无界的金融服务体验。

麦肯锡发布的《开放银行全球实践与展望》则认为,开放银行是一种平台合作模式,它利用开放API等技术实现银行与第三方机构间的数据共享,从而提升客户体验。

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此前发布的《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显示,通过API平台,银行可以突破传统物理网点、手机App的局限,开放产品和服务,嵌入到各个合作伙伴的平台上,形成金融+教育+医疗+制造业+社交等多种跨界金融服务,把金融与各行业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开放共享、共建共赢的生态圈。

很明显,各方对开放银行的概念陈述是有区别的,但核心内核都是通过开放API等技术手段共享数据、业务等。

开放银行最初是在国外提出的,是在监管驱动下发展而来的,而中国的开放银行是自下而上由市场驱动发展而来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开放银行与国外的开放银行在发展路径上已经截然不同,照搬国外经验必然会面临水土不服等问题,审视中国的市场环境,探究适应环境的中国开放银行路径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了。

国内开放银行图鉴

中国的开放银行是市场驱动的,那么,市场参与者为什么要选择开放银行呢?

关于这一点,已经有很多讨论,总结下来,开放银行主要是为了提升银行在未来的竞争能力以及为数字化转型做准备。

对银行来说,随着第三方支付异军突起,以支付作为入口的金融行业供需关系被彻底改变。在第三方支付诞生以前,用户要接受金融服务,可以选择的几乎只有银行体系,随着第三方支付崛起,支付不一定必须通过银行进行,由此,用户接受金融服务的途径愈发宽广,而且,与银行相比,市场化的服务创新能力较好,银行服务的竞争力愈发不足。

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下,获客、保持用户粘性成了新的问题。银行只能主动靠近用户,山不来就我,我便去就山。

此外,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银行进入4.0数字银行时代,开放银行应运而生。

技术发展催生了用户消费行为由线下转入线上,银行也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适应消费者消费模式的改变。开放银行是信息网络化、数据化以及客户行为变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开放银行的数据共享又会推动金融数字化进一步发展,多方数据结合,1加1远远大于2,最明显的是可以获得更精准的用户画像,首当其冲的就是可以提升银行的风控能力,而风控是银行的生命线。

尽管国外最先提出的开放银行核心是数据开放,但是,监管尚未完备之时,国内由市场驱动的开放银行不能解决数据开放带来的风险问题。因此,国内的开放银行目前较少涉及到数据开放的层面。这样的话,中国的开放银行开放了什么,分别是怎样的?

国内开放银行主要是开放技术能力、业务能力和数据。

技术能力的开放,以提供硬件、网络和云计算能力为主。比如兴业数字金融服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兴业数金”)的云服务“数金云”,据悉,“数金云”可以提供从IaaS、PaaS到SaaS的全方位解决方案,通过建立开放技术平台,打通金融生态的两端,后端是中小金融机构,前端是包括金融科技公司、电商平台、第三方合作伙伴等在内的应用生态端,从而让中小金融机构方便上手,高效利用各类金融工具快速实现数字化转型。

技术能力的开放通过将新技术作为服务输出,用技术赋能金融生态圈的多个参与者,通过技术的应用,降低银行运营成本、提升业务处理效率从而提升用户体验、扩大数据积累;同时,通过技术应用加速银行数字化进程。

业务能力的开放是指将银行业务嵌入客户衣食住行各个场景中,包括将Ⅱ类Ⅲ类账户体系、聚合支付、网络信贷、网络理财等业务能力开放。比如中国邮储银行天津分行推出的开放式缴费平台业务,该平台是7*24小时的线上收费平台,是为有线上缴费及账单管理需求的企事业单位提供一站式服务,签约企业无需搭建系统,只要登录即可享受全方位的缴费账单管理、对账报表等服务,可以为缴费用户提供手机银行、

1
查看完整版本: 干货国内开放银行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