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盆子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问题孩子遇到他们听,南京教育好故事
TUhjnbcbe - 2025/6/25 17:12:00

“问题”孩子遇到有爱的他们,变得自信心爆棚;“谁说乡村没有好教育?我偏不信?”他把田野搬进校园,把乡村教育办得风生水起;外婆斯霞老师教我做人做事的点点滴滴……10月15日,南京市教育系统“师德表彰暨年教育好故事分享会”在中华中学报告厅举行。一批优秀的师生通过演讲、情景剧、歌舞等形式讲述了南京教育的好故事,多角度展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无私奉献、奋楫争先的精神面貌。

通讯员曾文君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王颖摄影罗皞

对自己节俭对他人热心

一辈子以做小学语文老师为豪

现场,南京外国语学校副校长朱征为大家分享外婆斯霞老师的故事,在他的印象当中,外婆对晚辈从来不刻意传授知识,甚至根本不在意他们的学习成绩,但是她会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会他们做人做事。

“外婆对自己的吃穿从不讲究,穿衣得体就行了,饭菜吃饱就行了。每年夏天陪外婆一起把生虫的米一粒一粒地分解出来,是我和哥哥的暑假作业,让我们兄弟俩终身难忘。从外婆身上我们看到了处处节俭,更看到了他对人的热心大方。我们晚辈的碗里有饭菜没吃干净,她会批评;我们没有随手关灯关水,她也会批评,但是她会把自己本就不高的那一点工资再省出一部分给老家的亲戚汇过去,家里烧的好菜,他总会提醒我的母亲,或者我给住在附近的两位南师附小的孤寡老教师送过去。”

朱征说,外婆一辈子引以为豪的就是做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对于这份事业她是从内心里热爱并为之奉献。为了完成5年制教改实验项目,她晚上带着钢板、铁笔、医院,一边照顾陪伴外公,一边刻钢板一边编教材。为了能坚守在三尺讲台,她一再推辞担任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的任命,即使退休离开了30讲台,他仍时时牵挂教育。记者了解到,斯霞老师对教育的坚守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后代,她的家族里一共有11位老师从事教育事业。

谁说乡村没有好的教育?

我偏不信!

年郑雪锋被任命为六合区明德小学校长,学校地处乡村,距离六合主城20多公里。在这里,郑雪锋深刻地懂得一个词——留守。“我深知,只有把学校办好,孩子的父母才能安心打工,孩子的未来才会多一些可能。谁说乡村不会有好的教育,我偏不信!我就是要带着老师们办一所乡村好学校!”郑雪锋在心里暗下决心。

“我们以田园儒风特色文化为突破口,实现学校文化、课程和环境的整体发展。在这里,孩子们晨耕暮读,感受着乡村生活的美好,在经典文化的润泽下成为有根的中国人。学校也被评为省、市课程基地,全国温馨乡村校园,成为了一所真正的优质学校。”

年郑雪锋调任到六合主城区的一所老校——广益小学担任校长。他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学校教师队伍老化,缺乏活力和创新精神。他深知,抱怨没有用,改变现状带头干!

“劳动技能比赛现场,我们‘校级天团’不顾‘形象’,任由孩子们在我们的‘秀发’上糟蹋。我们用自娱自乐的“献身精神”逗笑了这所百年老校。”郑雪锋说,在“爱田”STEAM课程里,一年级的孩子喜当鸡妈妈,精心照料小菜园;二年级的孩子孵起老鳖,种植香草,制作精油;三年级的同学养起了蝴蝶……“我们把田野搬进校园,培养孩子的劳动精神和科学精神,我们希望现在的一小步将来是孩子们的一大步。”

“不对”的孩子遇到对的他们

一直很阳光一直很努力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朱燕为大家分享了她采访中遇到的一个特别感人的故事。故事中的孩子叫“小智”(化名),到了该上小学的年纪,小智只会说叠词,吃饭就是“饭饭”,睡觉就是“觉觉”。因为语言发育迟缓,他的爸爸妈妈一度怀疑孩子是不是有自闭症,小智的父母都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一直在发愁哪所学校能接纳自己的孩子。

那年的招生季小智爸爸外出办事正好路过了一所学校——南京市紫竹苑小学,遇到了接待他的副校长陆浩。经过简单地交流,陆浩说:“孩子很优秀,不是不善表达。”孩子被学校录取了。然而第一天上学,妈妈回忆:“孩子一天都不讲一句话,厕所也不敢去上,因为他害怕。我们把衣服放在学校,老师帮他换了衣服,他尿裤子了。”

小智的语文老师是退休返聘的王建老师,王老师一直在

1
查看完整版本: 问题孩子遇到他们听,南京教育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