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盆子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年轻的南京新主城,凭什么
TUhjnbcbe - 2025/6/27 11:14:00

就在刚刚

南京市“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新闻发布会

暨集中采访江北新区专场活动举行

江北这座新主城

用最年轻、最奋进的姿态

讲述着它的小康故事

发布会介绍了江北新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关情况。小北获悉,今年1-9月,新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亿元,较二季度提高6.5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12.5%。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6.1万元,较新区成立时提高18.6%,百姓钱袋子越来越鼓了,生活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年轻的新主城

江北新区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历程可以用五个词概括

质效提升

新区围绕“三区一平台”战略和“两城一中心”主导产业定位,江北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社会固投等主要指标实现翻番。集成电路吸引上下游完整产业链家企业落户,产值超亿元。生命健康产业规模近千亿元,加快全球顶尖医疗创新要素集聚,重点打造长三角精准医疗高地。新金融中心汇聚先进制造业国家大基金等0亿元资本规模;

制定《江北新区重大产业项目推进工作方案》,扬子、南钢、中车浦镇等骨干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改造取得新成效,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自贸片区4条经验入选《关于推广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经验的通知》,服贸试点经验进一步推广;

打造生物制药CRO/CMO/CDMO及高端制剂研发生产基地,围绕集成电路产业链打造材料及特种气体生产基地,打造产业发展新势能。

改革创新

剑桥大学建校年来首家海外科创中心在新区已经封顶,亚洲最大基因测序基地在新区建成;组建新型研发机构超过家,高企总数将迅速突破0家,取得历史性突破;包括北大、清华、南大、哈佛、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国际、国内顶尖优质创新资源正快速向新区集聚;

“大部制、综合性、扁平化”机构设置,去行政化、全员聘用的体制,培养了一支能闯、敢干的干部队伍。5余项省市行政管理权限有效承接,集中审批全力推进,综合执法有效监管,实现“新区事新区办”,为“放管服”改革提供新区样本。率先在全市完成街道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网格+网络”社会治理,增强自主能动性平台改革,推动形成“小政府、大服务”格局,社会治理更加智慧高效。

城市建设

01教育医疗

新区各类民生投入近亿元,累计建成幼儿园、小学、初中等教育建设项目60处,总建筑面积达万平方米,教育资源供给大幅增加。引进中大、鼓楼、南医大四附院、国际眼科、红瑞糖尿病中心等一批优质医疗和专科资源,聚力打造长三角区域医疗中心。

优质教育建设,新区这样做

补短板增数量。截至目前,“三年提升计划”中的34个教育项目已竣工23个。年以来,又新增教育建设项目32个。未来两年内,江北新区拟新增教育建设项目23个,全面满足学生入学需求。今年以来,完成南京托马斯实验学校、金地未来学校、南京一中江北校区、特殊教育学校、京新中学、迎江路小学等15个教育项目的竣工交付。并积极推进南化实小分校、晓山西路小学、健康城小学、七里河中学、七里河小学、七里河幼儿园、绿地幼儿园、新浦路幼儿园的续建工作。

放大优质教育资源。截止9月份,新增公办幼儿园11所、民办惠民园6所;29所民办幼儿园转成普惠园,在普惠园就读幼儿占比达85.6%。先后组建3个中小学教育集团,成立5个一体化学校发展共同体、4+2新优质初中发展联盟,启动“1+6”高初中卓越联盟。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校长职级制”“教师备案制”“骨干教师激励机制”等教师队伍建设管理体制改革,试行“集团化办学”“民办校托管公办校”等办学机制创新,成立江北新区教育发展基金会,建立新区教育发展基金;实施立德树人“扎根计划”、“十百千”计划。在全市率先建立了中小学、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全覆盖的新模式,创成“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

02交通出行

综合交通体系初步显现,长江五桥、建宁西路等5条过江通道建设有序推进,天华西路东延、仙玉路、明江路等一批持续多年的断头路实现通车;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对浦口公园、锦城游园等城市“街心公园”“口袋公园”充分挖掘其特色及功能需求,为人们提供户外休闲好去处。

交通出行,新区这样做

优化路网建设。目前在建的过江通道共有五条,分别是南京长江五桥、和燕路过江通道、浦仪公路西段、建宁西路、仙新路过江通道,年内将实现长江五桥和浦仪公路西段过江通道建成通车。以天华西路为代表的多条断头路如期打通,极大改善片区交通出行条件。积极推进微循环畅通工程,目前已建成护国路、华美路、柳州南路等一批道路。

优化公交设施。目前新区直管区运营公交线路共计82条,公交车辆配备辆。年共计完成27条公交线路的优化调整;年,已完成11条公交线路的优化调整。截至年上半年,新区累计完成了近座公交站台智能化改造。同时,开通微循环公交,合理引进共享单车,在示范区启动“无人驾驶迷你公交”系统,最大限度方便市民出行。

美化出行环境。打造“新江北·新一线”四好农村路特色品牌。目前基本完成江北大道三期(龙山南路-雍庄立交)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对新区镇南河路、天浦路、凤滁路、新浦路、临滁路等核心区一批道路实施市政、绿化、并杆、交通、附属设施等“五位一体”的综合提升整治,努力实现“四季有景,三季开花”的景观效果。

03脱贫攻坚

“十三五”期间竣工保障房及配套面积约万㎡,累计帮助4万户家庭解决动迁安置需求,、年获得南京市政府办公厅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奖励(排名第一),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年实施“四好农路”71条,共.7公里。建成污水管网公里,拆改旱厕1.6万座,提升多个村组农村设施,累计受益农民达9万人。

新区直管区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户人,年底累计%农村低收入人口脱贫,在全市率先提前完成脱贫任务。

脱贫任务,新区这样做

强化组织领导。新区坚持实施“新区负责、镇街落实、村组联动”扶贫开发工作机制,持续加强工作统筹协调力度,深入落实“四不摘”和强化“两不愁三保障”。同时先后出台《关于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通知》、《江北新区扶贫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建立防止返贫长效机制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充分发挥新区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作用,扎实推进新区各部门、街道两级联动结对帮扶精准扶贫。针对低收入人口内生动力不足、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措施不多、农村民生领域存在短板等现实问题,按年度制订下发新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计划安排,逐条逐项分解落实。截至目前,年帮扶入户走访累计已达人次,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达人,占年全年外出务工比例99.3%。四是对低收入农户建档立卡信息全面核查,做到对象信息、致贫原因、帮扶措施、脱贫过程、脱贫成效“五个清楚”。

实施产业驱动。盘城街道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江苏格冠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发展高效农业展示区、精品葡萄采摘区、花园式水产养殖垂钓区、标准化菜地生产区、农耕文明展示区,采用“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运营,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雇佣辖区低收入农户,带动脱贫增收。

优化政策服务保障。着力破解因病致贫返贫难题。有效应对低收入农户因病因灾致贫返贫,化解贫困夹心层,对纳入临时救助、民政救助和医保补助后仍生活困难的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实行救助,新区先后投入万元作为救助专项经费,累计已帮助户低收入农户获得适时救助。着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新区扶贫办联合“三保障”相关部门,深入基层实地指导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宣传讲解脱贫攻坚有关政策措施,。着力打好政策组合拳。统筹保障措施,加快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多重医疗保障机制,发挥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险、慈善救助和医疗互助等协同作用,切实降低低收入人口就医负担。疫情期间补助困难学生82人共计12.3万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共计.6万元,今年农村贫困家庭危房13户已完成改造任务,不断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向涉农学校、薄弱学校辐射。

坚持扶志扶智。通过村企单位合作,以产业培育、技能培训、吸纳就业等形式参与共建,挖掘资源优势,用足用好政策,增加农户收入。依托新区活跃旺盛的经济环境,提供购岗(荐岗)就业、初始创业的政策引导、技能培训等服务,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增加低收入农户的稳定收入。依托“六美”品牌之“美业”项目为新区农村贫困妇女开展创就业培训,帮助农村贫困妇女学习新知识。结合“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稳就业、保用工”“防疫物资企业专场”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就近就地转移劳动力就业,推进人才素能提升工程,对有专长、有特殊技艺的民间人才进行重点培育。

宜居家园

坚决打好长江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全面启动长江岸线湿地保护与环境提升工程,扎实推进三无船舶和非法码头等专项整治,完成22家港口码头水污染防治和5家生产性码头搬迁,艘“三无”船舶已全部完成拆除(驱离);

实施长江岸线覆绿工程1亩,横贯长江和老山的青龙绿带一期工程全面建成,核心区绿意盎然,滨江岸线环境明显改善;新区PM2.5浓度已从5年前年均55μg/m3降到年均37μg/m3,百余条河道从5年前劣V类水体变为鱼鸟游栖的天堂,今年汛期,江北新区没有发生大的洪涝和积淹点险患;

在全市率先将农贸市场打造成为特色“市民生活服务中心””,累计完成28家农贸市场提档升级,拆除重大安全隐患市场3家;

将打击传销与扫黑除恶、非法金融整治相结合,累计排查涉黑涉恶线索1.8万余条,率先在全市开展打击传销信用监管,年打击非法传销工作全市考核排名第一,彻底遏制了非法传销猖獗的势头;

在全市率先启用“食品安全信息平台”,5年时间,食品小作坊登记率达到%,确保广大居民舌尖上的安全;

实现新增公共文化设施面积约3万平方米,新增体育设施面积约50万平方米,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由五年前的0.46平方米到如今超过1.09平方米,更新健身路径73套,“10分钟文体圈”初步形成。

文体旅工作,新区这样做

加快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协助推进南京美术馆新馆、江北图书馆、王荷波纪念馆等一批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南京美术馆,江北图书馆总建筑面积17.6万平方米截至年8月,南京美术馆和江北图书馆已完成主体结构,正在开展幕墙施工及机电安装。江北新区红色广场建设项目(王荷波纪念馆)正在按计划逐项推进中。年8月,该项目已完成招投标手续并进场施工,计划12月底完成项目主体结构土建工程。

大力推进“十分钟文化圈”建设为导向,大力发展图书馆、文化馆等场馆在园区、街道的分馆建设。年以来,江北新区图书馆已建设7个街道分馆、42家社区分馆,建成新华路号未来书房、生物医药谷未来书房2个未来书房,建成鸿学书馆分馆、一苇艺术书坊分馆、长芦“芦韵新风”分馆、融媒体中心蒲公英书馆、老干部活动中心分馆、行政执法总队分馆、鸿学弘阳分馆、国电南自职工分馆7个分馆,全区铺设9台智能信用借阅柜实现24小时通借通还,“10分钟文化圈”初步形成。落实文化惠民举措,成功举办首届南京青年戏剧节、文体嘉年华等重大文化品牌活动,持续打造“文体社区行”、“经典诵读大赛”、“阅揽江北”等文化惠民品牌。

加快推进体育民生实事工程。打造新区自创IP赛事,实施扬子体育馆改扩建工程,初步形成实现“十分钟体育圈”。截至年7月底,新区已完成社会足球场地19块,提前完成省定13块社会足球场地建设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男篮世界杯保障任务,持续打造新区马拉松、羽毛球比赛、广场舞大赛、掼蛋精英赛等惠民品牌,大力推广易筋经、八段锦、太极拳等群众性健身项目。

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打造旅游品牌,依托盘城葡萄采摘文化节,连续举办四届盘城葡萄节,串联葡萄庄园、滁河风光带、美丽乡村等优质资源,打造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在核心节庆期间,举办非遗民俗活动展演和滁河越野行等精彩活动。今年盘城葡萄节首次尝试为期10天的“邂逅盘城甜蜜夜市”的“夜经济”发展模式,共吸引各地游客达30万余人次,累计销售葡萄近万公斤,累计销售额约2.4亿元,带动周边旅游、餐饮等消费约0多万元。打造工业研学游品牌,发挥新区工业企业数量众多和理念先进的优势,积极创建省级工业旅游区,年支持指导江苏太古可口可乐公司成功创建江苏省工业旅游区,从创建成功至今,已接待省内外万名游客。今年重点建设南钢集团和南京浩明乳业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突出展示新区工业发展的百年历程和科技创新带来的崭新成就。此外,充分利用新区“长江大保护”建设成果,今年上半年,通过多种新媒体技术,将直播运用到旅游赏樱过程中,举办江北新区“云樱荟萃”樱花嘉年华,营造了3月来江北看樱花的美好生活氛围。

民生保障

稳步推进《江北新区青年大学生就业创业引领计划实施细则》《南京江北新区集成电路人才试验区政策(试行)》等,积极兑现各类奖补政策,五年来组织各类招聘场(期),提供就业岗位25.5万个。累计新增大学生就业8.4万人,增幅达.2%,大学生创业人,增幅达.3%,新增城镇就业10.9万人,增幅达.7%;

建成养老机构19家、3A级以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2家,在全市首创银发养老顾问项目。新区养老助餐点的数量达到60个,实现所有社区%覆盖;“智力障碍者社区家庭服务项目”“残疾人就业创业提升工程”分别荣获全省残联系统创新创优项目;制定新区青年大学生就业创业引领计划,创建3家省级示范创业园和12家市级“大创园”。

(来源

江北新区宣传和统战部编辑

游堃、肖雪、周晓舟、郑晓阳、郑好江北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1
查看完整版本: 年轻的南京新主城,凭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