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开封日报报业集团期刊中心
他叫陈宝顺,今年60岁,中共正式党员,中小学一级教师,是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万隆乡万隆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陈宝顺,年8月参加教育工作,至今已有43个年头。
从风华正茂的小伙,到现在的花甲老人,毕生精力献给党的教育事业。用他的话说:“听党话,感党恩,为国效力,为民做事。”
一、民办教师
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年),17岁的陈宝顺高考名落孙山,究其原因,是数学英语基础太差。正当他苦闷彷徨的时候,村干部让他到学校教书。当时师资紧缺,还让他教初一的语文。年轻小伙到学校当老师,别的同学羡慕极了。陈宝顺的心却静不下来,他知道自己被耽误了,自己再也不能耽误别人了。那就借来文化书,秉烛夜读,现学现卖,遇到疑难问题,虚心向老教师求教,从那时起,书就成为他业余生活的伙伴。
二、北京听课
年11月25日,陈宝顺放下手中的粉笔,响应祖国召唤。应征入伍。
在首都北京服役的五年里,他积极肯干,努力工作,多次受到营连嘉奖,还光荣地入了党。除工作训练之外,他始终不忘学习。年的春天,一个湖南籍战友告诉他,西城区西四附近的44中,有北师大退休老教授上中文辅导课,还有个名堂,叫北京自修大学,校长叫李燕杰,交60元学费就可以听课,还发书,每周日上午上课。突然来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他一拍大腿,横下一条心,学!只要学到知识,早晚要派上用场。在44中的阶梯教室,他见识了许多专家学者,也认识了散文家佘树森,作家孟伟哉、陈建功、韩静霆,是专家的课使他扬起理想的风帆,点燃他发愤读书的希望之火。那一本本讲座教材,他读啊、看啊、写啊、记啊,乐此不疲。两年后,校长还真的发了一个叫北京自修大学的毕业证。
当兵时。三、两个毕业证
年10月,部队精简整编,裁军万,陈宝顺所在的连队解散,25岁的他退伍。年年初,他又回到学校,北京自修大学毕业证国家不承认。14年间,他又拿到两个文凭:开封二师的中师函授毕业证和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大专毕业证。这14年间,他年富力强,在小学校长和教导主任岗位上,一丝不苟,踏踏实实地工作,一边拿文凭,一边工作,一边要照顾家庭和孩子,他从不言累……这时候,他讲课得心应手了,学生喜欢听了,教学效果好了,领导和家长都交口称赞。全县21所中心小学统考,他的语文成绩均在五至八名之间,当时的县教研室教研员马孝成老师非常满意。
他辅导的五年级学生宋学武的作文《我爱家乡的小燕子》,被开封市教育局主编的《可爱的家乡》作文选采用,收到好评。
四、迷上家庭教育
年上半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当班主任的他去一个学生家里家访,发现孩子的问题,来自于家长。他开始对家庭教育感兴趣了,意识到要拯救学生首先要拯救家长。这年暑假,他自费元,到郑州北大学城,参加一个高端家庭教育培训,历时七天,聆听到各位专家的精彩分享。《家庭教育咨询师培训教程》,他研学一遍又一遍,这次学习,使他坚定了在家庭教育道路上走远的信心。
首先,他周末挤时间去开封市听市教育局副局长王金宪的家庭教育讲座,然后购买大量的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和指导学生学习的书:如《教育孩子40招》、《高分思维导图》、《右脑开发》等40多本,教学之余,潜心攻读,细心记笔记。这样既丰富了自己,也使自己的教学更得心应手。
现在,他形成一种自己的语文教学模式:1、三教:教语文,教作文,教做人。2、三有:有动力,有习惯,有成效。点燃学生内心的发动机,激发学生的内动力,点燃孩子的心灯,培养和校正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做事习惯。3、三引领:引领心情,引领方法,引领纠错。教学之前先教心情,学习之前先学方法,做题考试之后细节纠错。按照这种方法,学生后劲儿很大,爆发力也很强。
年,他获得开封市祥符区优质课小学语文组一等奖。
五、“育英书社”
书法教育,是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年,陈宝顺报考了乡中心校王刚发助理开办的书法培训班,每周学习一次,每次他都按时参加,勤学苦练,认真完成作业。书法方面的书他也看得不少,如《书谱》、《颜勤礼碑》等,丰富了书法知识,提高了书法修养。年6月,他被开封市书协吸收为会员。年11月,他在所在的万隆中心小学发起书法社团《育英书社》,本校每班抽出十名学生参加,一个低级班,一个高级班。每周一、三下午第三节给学生上硬笔书法课,在全校开展书法比赛,掀起一个练习书法的热潮,学生学习提高了学习兴趣,提升了学习成绩。学生、家长、学校三方面都很满意。
年,他组织学生参加了开封市教育局和中国翰园碑林举办的书法比赛,有11人的获奖,“育英书社”获得市级优秀组织奖。年,获奖人数20多人。陈宝顺撰写的《中小学书法教育不容忽视》一文,被开封日报报业集团《开封尚》杂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