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的变化和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一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新课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新课标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技能,精选、设计课程内容,优化组织形式。涉及同一内容主题的不同学科根据各自的性质和育人价值,做好整体规划与分工协调。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四是增强了指导性。新课标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还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课程,与小学科学和高中物理课程相衔接,与数学、化学、生物学等课程相关联,具有基础性、实践性等特点,教学中需注重上下左右的勾连与衔接。
在物理课程的教学中,新课标要求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