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前两天三联生活周刊发了一篇《山东人,中国内卷之王》,后主动删除。作为一名在山东生活了半辈子的山东人来说,里面的什么“三不孝”(不考公,不考研,不考编),简直是一点都没有听说过。“没有学历,没有编制,轻则吃饭时位居末席,被随便转桌,重则相亲无望,不被当成正经人”。这更是无稽之谈,按此道理,“没有学历,没有编制”的山东人娶不上媳妇了,可现实呢。更有考公考研,也非山东特色,哪一个省不是如此?有数据显示,深圳公务员考试最终缴费人数为人,平均竞争比例为.5:1。
再看下边这个数据,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九天报名人数统计,山东人,而广东则高达人,浙江是人,哪一个都比山东多。
当然,这些数据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考公务员有错吗?如果你不考公务员,他不考公务员,这个国家,从基层到中央,谁来管理?如果考公务员都摆不上台面,我们还设置这样的考试干什么?还要公务员干什么?学而优则仕,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不是我们从小就敬仰就学习的榜样吗?包括热衷考研,好好学习有错吗,喜欢提高自己有错吗?难道只有挣钱才是唯一高尚的?这篇文章中,无论数据还是什么故事,经不住任何推敲,而这样黑山东的文章,却是一些媒体热衷去写的。黑山东几乎成了一种社会现象。其实哪个省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在别的省是小事,到了山东就上纲上线成了大事,有一位网友在此背景下,结合最近阿里巴巴被调查的事,写了一篇关于浙江的文章,分享给大家。这位网友感叹,如果这样的事发生在山东,不知道多少媒体又要聚焦山东经济大做文章了。正文浙江经济的虚实之争,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早在年的时候,马云和宗庆后就爆发过一次著名的关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宗马之争”。如今五年过去,在年10月由浙江省企业联合会、浙江省企业家协会、浙江省工业经济联合会联合发布的浙江企业排行上,马云的阿里巴巴集团以亿的营业收入名列榜首,而宗庆后的哇哈哈集团以亿的营业收入仅名列40,两者的体量早已不是一个等级,看似时间证明了一切,给了外界最好的答案。但随着马云在上海滩的20分钟讲话引发国内金融界震动,之后全球最大的蚂蚁IPO被叫停,12月24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又宣布对阿里巴巴垄断行为立案调查,当天阿里巴巴股价暴跌8%,市值蒸发亿,如果从那场著名的讲话之后算起,阿里巴巴已有亿市值无形蒸发。亿是什么概念?对很多读者来说,就是一个数字,但是找一个参照物来看,很多人会惊掉下巴,年山西省的全年GDP才刚刚超过亿,也就是说阿里蒸发的市值比年山西一个省的GDP还多!!不知道是谁总结过,说成功的男人要管住“三巴”。阿里的老对手在明尼苏达没管住最后一个,可没想到的是,号称中国最懂*治商人的杰克马,也步了后尘,最后栽倒在了自己的嘴巴上。如果你认为被雷*评价一直顺势而为的马老师,只是春风得意,马失前蹄,那么只能说你还是小看了资本的力量。韭菜们小看了资本,跟资本低估了*治,后果没什么两样,要么断臂,要么被割。最近很多人还为杰克马鸣不平,更是被很多人誉为当代胡雪岩,不知道是哭还是笑,如果国家没有对蚂蚁IPO按下暂停键,这些以马云为代表的加着超级杠杆的浙江财阀,趁着泡沫,可能就会再次开启新一轮疯狂的资产并购,在中国各地上演一出出空手套白狼、虚拟吃实体的好戏!所以,当年站在神坛上的马云,那一句“我对钱没有兴趣”,对于广大的底层人民群众来说,听后莞尔一笑就可以了,如果当真了,大量的打工人可能真的要把当成一种福报,大量的菜贩在菜市场的饭碗被打了还要跑去骂*府。最关键的,是要分清是谁是朋友,谁是敌人,谁没有忘记初心,谁已经从屠龙少年变成了新的恶龙。在这里,并不是要否定浙江的互联网经济,关键是要看他在为谁服务。其实,进入新世纪后一直到年以前的这个阶段,浙江企业的互联网经济对中国民营经济起到的引领作用,准确来讲,不亚于改革开放之初经济特区对内陆腹地的辐射带动作用,由此国内也诞生了一大批互联网企业和中小型企业,马云那句经典的“阿里就是为了培养更多的京东”倒不是一句假话。这个阶段,浙江的虚拟经济整体是为实体经济服务,是良性发展的,对社会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浙江也是中国最早提出虚拟经济概念的省份,今天仍能找到当时的新闻报道。国家网信办相关报告显示,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4.8%——美国数字经济的比例仅占10%。这是工业化时代以来,任何国家都未曾面对过的经济格局。作为虚拟经济大省的浙江更是远远高出全国的平均线,年数字经济占浙江省GDP比重达43.3%,《浙江省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方案》更是提出,到年,浙江数字经济增加值要达到4万亿元以上,占全省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5%。当然很多人可能说数字经济不等于虚拟经济,数字经济也是新形势下的实体经济,就像几年前杰克马说的那样。这个问题的评判标准,打个比方,就好比张麻子和马邦德到底谁是县长的问题,那你得看谁是马邦德,马邦德站哪。马跟着张麻子,站对了,他就是马师爷、马老师,如果马站错了,跟着*四郎,脑袋在银子里,屁股就去树上了,毕竟屁股决定脑袋。实际的后果是什么呢?后果就是像就是这些做实业的企业家说的一样,虚拟经济只是分配财富,实业经济才是创造财富。在高利润、高回报的诱惑下,如果都去玩虚拟经济了,那么谁还愿意去俯下身子,做又苦又累的实业?还是那句话,当年的屠龙少年,现在还是不是那个初心不忘的少年?当年让无数中小企业的产品通过线上平台走向全国的阿里,已经发展成集消费大数据、金融大数据、信息大数据为一体的涵盖日常衣、食、住、行的庞然大物,它开始垄断全国所有中小外贸企业供应资源、天猫京东强制二选一.......甚至还要和社区的菜贩们抢最后的一粒米,一碗饭。在感叹资本运作的残酷与血腥时,现实告诉我们:其实已然如此。《资本论》里说,资本向来都是一部血淋淋的发家史。即使过了一个半世纪,这句话依然适用,因为虽然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但资本的剥削方式没有改变,人性的善恶并无多大进步......很多东西,只不过是换了一个美丽的外壳而已。回顾08年之后,尤其是最近10年的大陆经济,对于普通民众来讲,除了互联网经济的巨大影响,另一个恐怕就是这十年的房价风云,而在这十年房价风云中,最让人闻风色变的就是浙江的温州炒房团。“温州炒房团”所到之处无不引起房价飙升,撬动民间资本数千亿元,买房子像买菜一样的温州人,少则一个单元,多则整个项目小区,这个群体作战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从海南一直到黑吉辽,他们用几何级加杠杆的方式,和开发商一起完成了对底层城市化人口的资产收割。江湖中开始流传温州人的炒房故事,其中有一个比较有趣,有人说看见过一个温州人腰挂几十把钥匙,每天的任务就是挤着公车去收租,一天两户,一个月正好收完。暴利之下,资本趋之若鹜。很多城市,炒房团翻云覆雨,通过一系列手法,将房价炒高,然后迅速卷钱而走。可怜的其实当地百姓,爆炒掠夺的是几代人的民脂民膏,透支的是一个青年家庭一生的财务支出,更让人热衷于投机,而不是发展实业。年的12月,中央确定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和开始去杠杆调控,恶名昭著的温州炒房团才慢慢沉寂了下去。年的12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又宣布对阿里巴巴垄断行为立案调查,阿里的市值一泻千里。不知道是不是巧合,浙江人发明了双12的网购狂欢,国家又把这个双12反馈了回去,对于在脱实向虚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年目标是55%数字经济GDP占比的浙江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一个省份的目标是虚拟经济占比超过实体,急中求进,一旦泡沫毁灭,这后果恐怕是无法想象的。最后,再说两句,最能代表广东的企业,一定是华为,而不是腾讯,但最能代表浙江的企业可以是吉利,但不应该是阿里;最能代表广东的词语,一定是改革先锋,但最能代表浙江的词语一定不是虚拟经济、炒房团,你说是不是这么个道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